孙吴四大名碑是哪几个
孙吴的著名碑刻主要有《天发神谶碑》、《葛府君碑》、《禅国山碑》、《谷朗碑》,被称为“吴碑四种”,也成为吴国四大名碑、孙吴四大名碑。
《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一般指《吴天玺纪功碑》。吴天玺纪功碑,是三国东吴刻石。因为东吴末帝孙皓为维护其统治,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故又称天发神谶碑。
通体篆书。阴刻21行224字。因石断为三,俗称“三段碑”、“三击碑”(一说是分刻于3段石碑上),为吴国四大名碑之一。
东吴天玺元年(276),末帝孙皓为维护其统治,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篆体方整,有隶书之意,笔力雄健。相传为东观令华覈撰文,书法家皇象所书。原石立于建业城南岩山断石岗上,后几经迁徙,置于上江两县学宫(今夫子庙)尊经阁。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煦园夕佳楼西侧围墙尚有晚清重刻的碑文。
现存最早的碑文拓本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拓本,半开,每页纵32.2厘米、横20.6厘米。
《葛府君碑》
《葛府君碑》,三国吴碑刻。正书额题:《吴故衡阳郡太守葛府君之碑》。三行十二字。碑石已碎裂,公存额字而已,石在句容(今江苏句容)。考其碑额,葛府君当为葛祚。清乾隆间孙星衍访得,云:“楷书之见于法帖者则有程邈最先,然不足信,其见于碑碣,殆始于此,良足定也。”见《金石萃编》。缪荃孙云:“正书始于齐梁之间,吴时未尝有此。”
《禅国山碑》
《禅国山碑》又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篆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43行,行25字。碑在江苏宜兴。《集古录》云:“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刊石于山阴。”碑文纪吴得祥瑞,封禅於国山之事。据《宜兴志》载,国山本名离墨山,以孙吴时大司徒董朝封于此,故又名董山。山在宜兴县张渚镇北十里,碑即立于山顶之上。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乡人又俗呼此碑为“囤碑”,“以其石圆八出形如米廪云”。
《谷朗碑》
《谷朗碑》是刊刻于三国时期孙吴凤凰元年(272年)的一方碑刻,全称为“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无撰书人姓名,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原在湖南耒阳市城东谷府君祠内,现藏于湖南耒阳市蔡侯祠。
《谷朗碑》记叙了谷朗的生平及德行、出仕经历与所作的贡献。书法上结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浑劲高古,绝去痕迹,不见起止转折之象,与其他汉碑一般隶法不同,实为隶书转变为楷书之始。
《谷朗碑》刊刻于孙吴凤凰元年(272年)。孙吴永安六年(263年)五月,交趾郡吏吕兴等造反,杀了交趾太守孙谞,招诱九真、日南归服曹魏(后被西晋取代)。宝鼎三年(268年),吴末帝孙皓派遣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军修则等率军征讨,结果失败,军卒溃散。于是孙皓悬旨征召平息祸乱的将领,满朝官员都认为谷朗曾任职广州,素有威望,堪当此重任。
建衡元年(269年)十一月,谷朗率兵经番禺、牂牁进军交趾,讨伐吕兴,于建衡三年(271年)擒杀西晋所置守将,使得交趾降服,九真、日南归顺。谷朗因功任部南州,不久后升任九真太守。凤凰元年(272年),谷朗病逝于任所,归葬耒阳。为昭示谷朗的功绩,谷朗嗣孙谷起凤、谷尚志等人刊刻了《谷朗碑》。
-
上一篇: 为何犹太人会被众多国家反感
-
下一篇: 食粪虫学名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