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邵阳布袋戏简介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据刘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为避战乱,刘姓祖宗胜公携家眷肩挑布袋戏逃难至燕窝岭定居,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布袋戏从胜公传至"永"字辈,共18代。

表演特点

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其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为: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主要剧目有《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孝打虎》等,以武打戏、鬼怪戏、滑稽戏居多。音乐以祁剧唱腔为主,风格清新、古朴、纯真,自成流派。

布袋戏表演的大多是祁剧和邵阳花鼓的传统剧目。不过民间艺人在唱腔、道白、情节方面,创造性地赋予了更多诙谐的情调。这本是与群众天生喜乐幽默的性格一脉相通的。繁重的劳作之余,他们需要轻松,需要欢乐,布袋戏给了他们极大的满足。

传承价值

邵阳布袋戏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600余年来,始终保持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独具历史文化底蕴,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鼎盛时期,燕窝岭有110多副戏担子上云贵、下湖广、去浙江。

1956年9月,艺人刘恒贵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表演布袋戏《三打白骨精》获得巨大成功。自2002年经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后,引起海内外关注。特别是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了邵阳布袋戏专题节目,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

这也是中国现存惟一的原始布袋戏。邵阳人喜欢亲昵地称为被袋戏、被窝戏,是因为她一切的一切,统统囊括在被袋似的小小的舞台上。一个戏班,独自一人包打包唱;一个剧团,就那么一副挑担,闪悠悠走村串户,几多轻便。难怪人们又把她叫做扁担戏哩。

一块土色土香的蓝色印花布,围着一张普普通通的方桌撑起来就成了一个绝妙的舞台。从扎台到演出,总共不出一袋烟的功夫,这舞台可出现于堂前檐下,也可出现于渡口码头,甚至在不到三尺宽的渡船上,她也能奇迹般地立起来,村民们凑上五元八元包一场戏,就可以尽情地享受一番。试问:普天之下,还有哪种戏能与观众如此亲密无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