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翠微门为何最终消亡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翠微门,是重庆的一座城门,毗邻长江,在朝天门与东水门间,北距东水门甚近,现已不存。《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中绘翠微门在蔡家湾东口的对面,也是梅葛街的南端。此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九·二大火灾”区域。原城垣基址已不存,无法寻找故址。

《巴县志·建置·坊表》中,旌表都御史刘翱的两朝恩命坊在翠微坊,旌表都御史刘应箕(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进士)三品京堂坊在翠微坊陕西街,都可称在翠微门内。

简介

与朝天门同时修筑的翠微门,距今也有六百多年了。但是,人们并没有记住它。朝天门力控两江,声名卓著,名播海内。翠微门有名无实,默默无闻,悄无声息,外地人不知晓不说,就是在今天的重庆人心目中,它仍是多么的遥远,多么的陌生,多么的迷蒙!

翠微门地处朝天门与东水门之间。《清乾隆古城重庆图》标示明白,翠微门依山而建紧邻大江边,坐北朝南,面对长江,是道闭门。城门内,下方是朝天门内的二门洞,上方是著名的朝天观。具体说来,当年的翠微门地处今天的陕西街与新华路交接处靠大江坡坎边,城门外就是朝东路。

得名

明朝初年,这里一面临江傍水,一面是一片丘陵小山岗。戴鼎筑石头城,在这里设了一道闭门,取名翠微。按字面讲,翠微指的是山气青缥色,泛指绿色青翠的山岗,于是人们以为这城门名皆因山色而起的。此话只说对了一半,或者只是一种表象。我国最早的语言学专著《尔雅·释山》注解分明:“未及上翠微。”这句话的意思是,未及山顶,只在旁陂陀之处,似这样的小山岗,名之曰“翠微”。

依山势地形沿循着长江西行,翠微门紧倚朝天门之后,从朝天门舍舟登岸,一路走来,爬坡上坎,到了翠微门算是登上了一座小山岗。不过,翠微门并非绝顶登临处,过了翠微门,沿着朝天观、朝天驿、玄天宫而上,城西巴山顶上的五福宫、打枪坝,那才是斯城最高处,因而在旁陂陀处的青绿色小山岗筑起的这道城门,便因形取义,名曰:翠微门。

得名于公元1371年的翠微门,清代为重庆城区二十九坊之一,名叫翠微坊。翠微门内的陕西街,明清至民国初年向为陕西籍商人汇聚地,这条街上商号林立,沿街接铺,蜀锦、苏缎、丝绸、花布、洋布……五颜六色,高挑迎客,随风飘荡,好一派斑斓色彩,煞是好看。旧时那首《重庆歌》里,这才留下一句歌谣:“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

消亡

上世纪之初,随拆城围建码头风起,翠微门随即消亡。1935年重庆改坊厢为联保,翠微门一带划入第二区,属龙王庙管辖地。从这以后,翠微门好端端一个美名逐渐销声匿迹。翠微门早已消亡了,翠微门内的陕西街繁华如故。八年抗战期间,陕西街连同毗邻的打铜街、中正路、道门口,商号林立,银行银庄,连街接铺。因是,又以战时“中国的金融中心”美名,被载入了煌煌史册。

不彰显,少媚俗气,名儿取得风雅的翠微门,这里曾发生过一件骇人听闻、震惊世界的大事件。1949年9月2日那场惨烈的大火灾,事发起点并不是朝天门,火患疯起处就在翠微门。

关于“九·二”大火灾的起因,历来有两说,一说9月2日那天,陕西街石梯下临河的余家巷里,有人家宴客不慎起火;一说是赣江街协合油腊铺起火引起的。无论因何失火,总之风助火势,火乘风威,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不几时金蛇窜至朝天门,来势凶猛,映红了天空。

这场大火从9月2日下午3时始,一直烧到次日凌晨,翠微门、朝天门、西水门、千厮门全成火海。烧毁街巷39条,受灾9601户,灾民41925人,死亡2874人,伤者4000余人。灾情之重,震惊世界,“九·二”火灾被列为当年世界特大火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