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日本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

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鼓吹武士道。

说到日本的武家文化,不得不提到武士道,武士道的“道”,指的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操守,品行等等。

作为日本历史特殊产物的武士道,乃是日本中世纪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武士阶级赖以调整、规范人们之间(主要是主君和家臣)以及武士个人与整个武家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可以说,武士道是武家社会所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日本伦理文化。

日本武士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采取一套独特的统治体制来治理国家前后竟达700年之久,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日本的武士道虽然产生于日本中世纪,但是它并没有在中世纪就打上了休止符,而是以其独特的历史特性一直发展演变至今。

自19世纪中叶幕末维新时期社会大变革之后,日本进入近代,由于以下级武士为主体的倒幕运动推开了明治维新的大门。

日本近代历史上着名的思想家新渡户稻造博士,在1889年撰写的《武士道》一书就明确的指出“:旧日本的建设者而且是其产物的武士道,现在仍然是过渡的日本(指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指导原则;而且必将实际证明它还是形成新时代的力量。”又说“:在王政复古的风暴和国民维新的旋风中掌握着我国船舵的大政治家们,就是除了武士道之外不知还有什么道德教诲的人们。”

1882年以天皇名义颁布《军人敕语》,要求日本的臣民走上战场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规定军人应遵循尽忠节,正礼仪,尚无勇等项规范,把武士道进一步发展为近代军人的信条,最后为了使武士道全民化。

1890年又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把国民道德规范总结为“孝悌忠信”和“,共同爱过”两大纲目,这样就使臣民对于天皇的“忠诚”赋予了“爱国”的意义,使武士道精神披上“爱国主义”的躯壳,作为全体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限制人们的言论行动。

武士道已深深的扎根于日本民族精神之中,武士道的最大特点是一种必须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武士道之所以在日本的国民心中有如此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其核心是无条件效忠君主,对君主的忠诚观念凌驾于其他所有伦理之上,将无私献身的精神作为武士的最高义务和最终行。

在明治维新以后,变成臣民皆兵。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二战时期武士道被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所利用,为法西斯军国主义服务,武士道精神也沿着为战争和法西斯服务的道路越陷越深,使日本国民把对外战争看作是为“皇国”的“圣战”,以充当炮灰为荣,自愿做“神风”的队员,当肉弹进行自杀性进攻。

武士道精神把日本民族引向战争灾难,吞噬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日本青年,尽管这当中有很多的年轻人是被逼着走向“不归路”的,与此同时,也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和深重的灾难。

所以,武士道的精神与作风对于日本在近代君主立宪制的成立及其近代天皇制的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再加上官方一直灌输有关天皇神话、国体精神、忠君爱国的思想,宣扬天皇统治是日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天皇的统治地位和统治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更发扬了武士道所崇尚的“尚武”,“忠君爱国”精神。

武士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支柱,对近代日本天皇制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