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卢作孚生平简介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1893年4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自己编著多本教材;1910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投身辛亥革命;1914年,担任合川中学教师,之后先后任报纸编辑、主编、记者;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

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国民政府嘉奖;1952年,“五反”运动中受诬陷,在重庆服安眠药自尽。

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各有成就。他青年时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材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并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抗日期间坐镇宜昌,组织领导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被历史学家评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毛泽东评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蒋介石称他“作孚兄”、“民族英雄”;冯玉祥夸他是“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

主要成就

勇担国难

1938年秋宜昌沦陷前夕,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领导所创办的民生公司用自己的船只,经过40天的奋战,抢运了聚集在宜昌的人员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为保存当时中国的政治实体、经济命脉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他的民生公司有16艘船只被炸沉炸毁,69艘船舶被炸伤,117名员工壮烈牺牲,76名员工伤残。这次抢运被誉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撤退运输中,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向四川运送了150万人,100万吨货物,其中抢运入川的学校有复旦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航空机械学校、中央陆军学校、国立戏剧学校等数十所。

抢运军工以及其他工厂设备有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工厂、兵工署陕西厂、兵工署河南巩县分厂、兵工署河南汴州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宜昌、安庆、扬州航空站、上海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中福煤矿、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等等。

这些工厂在重庆恢复生产,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基础,它们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军需物资,由民生船舶运往前线,大大地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有力地阻滞了日军的西进,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调动所有的水上运输工具,用10天的时间将被围困在比利时敦刻尔克的30余万盟军,从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中抢运回了英国。这次撤退被称为战争史上最大的撤退,即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这样的撤退在中外战争史上只此一例。

实业救国


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从1926年一条小火轮开始,到1950年已拥有客货轮船140多艘,独资或合资创建了70多个岸个企业和附属设施。公司总资产达到8.437亿,净资产达到2.915亿元。涉及到发电、自来水、造船、仓库码头、铁路、煤炭、水泥、陶瓷、印刷、出版、钢铁、机械、纺织、印染、食品、建筑、贸易、银行、保险、等许多领域。开辟了数千公里的内河航线。拓展了港澳和东南亚航线,最远的还到过印度和非洲。

他统一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使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

乡村建设

卢作孚在北碚期间的建设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广植花草树木。据不完全统计,仅1927年到1935年,北碚有统计的植树量即达7万余株;

二是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兴办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农村银行等;

三是创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包括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各类民众学校等。1930年初,卢作孚把自己在北碚试验中的经验和思考写成题为《乡村建设》的长文,在北碚《嘉陵江报》上发表。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够看到的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改造运动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乡村建设”提法并对该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