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哭墙的历史沿革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哭墙又称西墙,是以色列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

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历史沿革

公元初年,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则是欧亚分界线。

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965年)大卫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首都锡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一圣殿”,来此朝觐和献祭的教徒络绎不绝,从而形成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伦人摧毁。将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第一圣殿”付之一炬,四万多犹太人被虏,史称“巴比伦之囚”。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后来又在第一圣殿旧址上建造第二圣殿。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平定第二次犹太人起义,犹太人被迫远走他方,分散于万国之中。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西墙来,为国度复兴哭泣祷告,“哭墙”之名不胫而走。七世纪时,回教徒占据圣地,犹太人容许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位置在威尔逊拱以北,西墙隧道之内。十三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所见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本世纪。

公元70年,罗马极力镇压犹太教起义,提多将军烧毁圣殿,但遗留部分台基不拆毁,以向后世显示罗马军力的强大。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该墙为同一时期希律王在第二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的护墙。直至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才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时获得一次重归故里的机会,无数的犹太教信徒纷纷至此,面壁而泣,“哭墙”由此而名。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倭玛亚王朝占领巴勒斯坦,由于帝国内部对异教徒征收什一税,所以哭墙没有被刻意损坏,因此西墙历经千年历史,却仍然屹立着。

1096年至1099年,诸多混杂着封建武装、虔诚信徒、教士、破产农民、老幼妇孺的庞大队伍,自欧洲逐步集结成伍,不断东进。在农民十字军之后,贵族武装在君士坦丁堡集结,跨过海峡、克尼西亚城,败罗姆苏丹基利什·阿尔斯兰于多利拉埃姆,行军小亚,分兵乞里齐亚,围攻安条克,历时8月攻占安条克,重挫突厥联军。

此后,他们趁势南下,兵不血刃地通过了的黎波里,最终攻克耶路撒冷城,并在阿什克伦战役中重挫法蒂玛军队,捍卫胜果。在这场战争中,诸十字军国家陆续建立,以耶路撒冷王国为首,形成了所谓的拉丁东方。(阿尔伯特,耶路撒冷史)

尽管该围墙为伊斯兰圣地西墙的一段,但犹太人仍然把它视为本民族信仰和团结的象征。今每逢犹太教安息日时,尚有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还有许多信仰者将心愿或悼念之辞写于纸上塞进墙壁的缝隙里。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之多。这些惨痛的历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犹太人的心灵之中,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直到如今,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

逢宗教节日,祈祷者及游人更多。哭墙分为两部分,中间隔一栅栏,男女分开祈祷。入男部,须带上用纸做的小帽,否则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在做正式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着“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教徒们在祈祷时,面对哭墙,口中念念有词,全身前仰后合,虔诚之态令人肃然起敬。

1948—1967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以达据,拉赛及士兵为首的犹太人涌到哭墙喜极而泣。哭墙常举行犹太人少年满13岁的成年礼,充满欢愉的气氛,所以改称作「欢乐之墙」。哭墙是以色列国魂的象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东参观。也吸引无数基督徒到来祷告。

哭墙位于犹太人区。犹太人每月蜂拥到今日圣殿山西面的护土墙祷使之成为今日犹太教最神圣的露天会堂。墙身下方所见的巨大石头,是两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用以包围所罗门圣殿的台基,使第二圣殿的平台更显宽阔。

近2000年来,西墙首次处于犹太人控制之下。以政府在西墙前辟出宽阔的广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新年、赎罪日等重要的国家或宗教节日,便在此举行纪念活动或宗教仪式。“哭墙”所在的破败街区后被拆除,成了一片宽阔的铺砌广场。虔诚的犹太教徒热切希望能重建这一圣殿。在圣殿地基附近近还建有一座犹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学馆。

1981年哭墙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