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贾岛撞车的真实版本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关于贾岛因“推敲”而撞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那天,贾岛骑着一头驴,边走边作诗,当作到“鸟宿池边树”时,不知道下一句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急得揪掉了好几根胡子。那头驴可能也是受了主人的感染,神情有点恍惚,无意中撞到了京兆尹的车队。

这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你撞了首都市长的车队,可能而知是个多么大的罪过,所以贾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呢,就被抓到了京兆尹的面前。

万幸的是,这位京兆尹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坛领袖韩愈。韩愈一看这个人不像是个刺客,倒像个读书人,就问他为什么大白天的竟然玩危险驾驶。贾岛便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韩愈一听,这不正是我的强项吗,就禁不住跟他一起探讨起来,甚至下车跟他一起演示到底哪个字更好,最后拍板,还是用“敲”字好!

于是,两人因诗而结缘,韩愈带着这位小老弟一起回了府中,一起谈诗论道,好不惬意。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何光远的《鉴戒录》,后世的文人更是将它发扬光大,成为了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文坛佳话。

不过很遗憾的是,跟历史上大多数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也不是很高。

首先,韩愈任京兆尹的时候已经是晚年,当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去世了,而且在这最后的一年里还兼着御史大夫,后来又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忙得不得了,应该没多少心情去谈诗论道。

再者,其实在历史上贾岛跟韩愈很早就认识了,据考证,韩愈在河南当地方官的时候,贾岛就经常跟他来往,后来老韩去了京城,小贾也跟着到了京城,在当时的京城文人圈里,两人一直都是好朋友。所以,这个故事也就失去了发生的背景。

那么,何光远记录的这个故事因何而来呢?事实上,这个故事虽然有虚构的地方,但还是有原型的。

比何光远早了几十年的唐末有个人,叫王定保,编过一本《唐摭言》,专门记载唐代文人雅士的佚事,在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原型。不过,跟这个温馨的故事相比,故事的原型就显得有点残酷了。

故事仍然是从贾岛骑驴作诗开始,不过这次的诗不是“僧敲月下门”,而是“落叶满长安”,贾岛作了这句诗后,怎么也想不出来该用哪句诗来配它。这时,小贾的驴突然不识时务地撞到了京兆尹的车队。

这次的京兆尹是当时有名的大权臣刘栖楚,这刘栖楚可不像老韩那么好说话,当即叫人把小贾绑了起来,送到大牢里关了一晚上。

这就是现实中的“撞车”事件,没有那么多的温馨,有的只是赤裸裸的残酷。

不过,更让人感到残酷的是,其实小贾跟这位刘大人也是很早就认识的,甚至可以说是布衣之交。当年刘栖楚外出为官时,贾岛还声情并茂地作了一首诗《寄刘栖楚》,说等你哪天回来了,咱哥俩儿再一起把酒言欢,谈诗论道。

可惜的是,人家不会再跟你谈诗论道了,甚至连正眼都不会瞧你。当小贾躺在大牢里的稻草上时,不知道会想些什么?

这两个故事版本一个温馨,一个残酷,我们到底该信哪个呢?其实北宋的欧阳修已经帮我们做出了选择。在编撰《新唐书》时,一向以严谨著称的欧阳修是这样写贾岛的:“当其苦吟,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呼诘之,久乃得释。”

有正史做参考,想必大家已经不必再为这个头疼了。但事实却是,一千多年来,知道第一个版本的数不胜数,而知道第二个版本的却少得可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牵涉到另一个话题了:我们的历史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你可以说是帝王将相,也可以说是劳动大众,但有一个事实你不能忽略,那就是:所有的历史都是由文人记录下来的,所有的文学作品、市井话本、民间故事,也都是由文人有选择地加工过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文字资料,都不可避免地站在了文人的立场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历史其实是由文人创造出来的。

回到贾岛的这个故事,人们之所以选择第一个版本而忽略第二个,其实正是表达了文人的愿望。类似的典型例子还有三顾茅庐,虽然知道它是假的,但我们仍然愿意去相信它,流传它,因为它表达的是文人被尊重、被重视、被重用的愿望。

所以,贾岛的第一个故事版本能一直流传下来也就不难理解了,不光是文人在推崇,老百姓们也都很认可,因为它让人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至于故事的真和假,倒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第二个故事版本也告诉我们一个教训:驾驶时千万要集中精神,因为你遇到刘栖楚的几率要远远大于遇到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