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捕快是什么职务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捕快,通过编剧的引导,演员的演绎,对于捕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且大部分人肯定也将捕快和现今的警察划上了等号,毕竟他们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抓捕坏人,为民除害。可是如果真正了解了古代的捕快,便会惊觉:古时候的捕快还真不是人当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来源
是谁发明了捕快这个职业呢?如果追溯其形成的源头,就要拉上曾经治水的大禹,大禹治水的时候肯定是相当忙碌的,三过家门都没回去看一眼家人,每日里各处奔走,开会也是争分夺秒,每次都提前通知各部落首领一定要准时出席,不得迟到延误。
可是有一天会议时间已经通知下去了,其他部落的首领也都早早来会议室等着了,只有一个防风氏的首领还不来,大禹非常生气,就命人将这个首领关押起来,然后找了几个人一同审理防风氏,拿出证据,最后将防风氏治罪斩首。
大禹找几个人审理防风氏案件,并且找出证据依据判刑,这些审理的人是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最早的“捕快”,因此我们也说,捕快最早的来源就在大禹治水时期,有了捕快,捉拿、刑讯犯人的活就有人干了,但是干这行的人,之后的发展前景并不如意。
二、古代捕快的特点
喜剧《武林外传》当中戏份特别多的邢捕头和燕小六虽然搞笑,但是从细节处我们可以看到,编剧还是很尊重历史的,将当时社会背景下捕快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古代捕快有什么特点呢?
1、从业要求
想成为捕快有没有什么要求呢?当然有。首先,肯定不可能是女的,因此,古装电视剧中有女捕快出现的场景,请自动过滤,这不符合历史。捕快必须选择男性,而且要身体健硕,能跑能跳的,这样才能追得上疑犯。其次,想要成为捕快最好还是要有些武艺,否则三两下就被疑犯打趴了,还怎么为民除害?
2、工作内容划分详细
和我们现在警务人员工作内容有着严格划分一样,古代的捕快也按照工作内容不同进行了划分。以一个普通的州县为例,这里的捕快分成了三等,第一等是捕快,他们主要负责破案,缉捕嫌犯。
第二等是皂隶,就是升堂的时候站在两旁喊“威武”,为升堂提供震慑力效果的,其实就是内勤;第三等就是打杂的了,地方有了动乱,就召集起来保护地方,这类称为壮班,平常是不在衙门上班的,类似于应急的临时工。
3、人数不同
《武林外传》当中窜来窜去的捕快只有邢捕头和燕小六,毕竟同福客栈是坐落在一个小地方,古代不同郡县,可录用的捕快数量也不一样。古代的华亭县有80个捕快名额,可是在它的隔壁松江县,却只有40个捕快名额。关于捕快人数的设置,在古代并没有特别的文献规定,这也是和当时的社情紧紧相连的。
三、捕快的地位
1、捕快属于贱籍
如果说捕快属于贱籍,你信吗?在古代真是这样的,《大清会典》规定:“四民为良,奴仆及倡优隶卒为贱。”从奴隶制度开始,除了统治阶级,其他为贵族服务的人们都被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春秋时期的划分是这样的“皂、舆、隶、僚、仆、台”,排在第三的隶其实属于贱籍,捕快在古代社会地位是非常低贱的。
而且,有些朝代还规定,家族中有人做了捕快,子孙三代是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的,成为捕快就意味着葬送自己儿孙的前程,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比较有权势的人家严格列出门规:但凡成为捕快的人就要和家族脱离关系,从族谱上去除名字,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人。
2、成为捕快门槛极低
因为是贱籍,所以很多百姓都不愿意成为捕快,这一行业也特别缺人,虽然对于从业人员有一定要求,可是在没人的时候,自然对于想成为捕快的人的背景调查就很欠缺,这就导致捕快的录用门槛极低。
到了清朝时期,只要有些身手的人,自己愿意就能成为捕快,至于他曾经是匪徒还是罪犯,已经没人愿意去过问了,这样的后果就导致从事捕快行业的人品操守不一,像展昭这样人品、武德都极好的人,真是凤毛麟角。
3、收入极低
除了社会地位低,百姓不愿家人成为捕快还有一个原因是:收入太低了。古代的捕快是没有稳定工资的,到了清朝,捕快一般一年只有十两银子的伙食补贴,这点银子,在当时要养活一家子显然是不能够的,所以很多百姓宁愿给人当仆人,也不愿意去做捕快。
四、社会之害
社会地位低、入行门槛低、工资收入低,这三低导致了捕快行业的扭曲,由于没有正常收入,捕快就会想方设法去盘剥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商户,收取一些保护费。
佟湘玉难道就没有给邢捕头好处吗?显然不是,毕竟邢捕头时常来喝些免费的小酒,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受贿”,但是邢捕头这样的做法已经是太“温柔”了。
历史上有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情,当中就离不开捕快的“功劳”,在这个故事中,捕快和当地的县令达成阴谋共识,屈打成招,草草结束案情,就是为了让县令升官发财。
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县太爷成为同谋,为一些地主盘剥佃户打保护伞,收取保护费,然后将这笔赃款划分,这也成了捕快发财之道。
这些肮脏黑暗的交易,让捕快的职业更加不受人待见,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还有心存正义,为民伸冤的好捕快存在过,但是在大环境下,古代的捕快真的没人愿意当,和我们现在的警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