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古琴曲平沙落雁的意境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不同流派的《平沙落雁》

1.广陵派平沙:广陵派平沙中多吟猱,且无逗,多撞,多退复。撞、退复、吟猱三者结合,全曲听来旋律丰满流畅而又华彩柔和。

2.浙派平沙:浙派平沙少撞,少吟猱,却多逗,曲调运用切分音,使重音后移,且乐逗停在后半拍上,使曲调强弱分明,节奏有所变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曲调听来古朴、典雅、恬静,且跌宕、简练而见奇趣。

3.梅庵派平沙:梅庵派平沙中后加的“雁鸣”一段,独具本门特色,为王燕卿先生所创,曲调极为逼真、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4.琵琶曲----平沙落雁,又名《海青拿天鹅》、《海青拿鹅》,海青即海东青,雕之一种。此曲描述海东青搏击飞鸟的情形。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海青拿天鹅”条。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意境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最後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此曲自问世以後,深受历代琴家喜爱,是近300年来传谱最多丶流行最广的琴曲之一。

曲谱最早载於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的《古音正宗》。

广陵派的《平沙》恬静优美,意境典雅。

诸城派和九嶷派的《平沙》,增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丶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