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天命观的主要内容
孔子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第一畏便是天命,意即敬畏上天的意志。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过:“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似乎孔子十分相信命定之说,即后来西方所说的宿命论。事实究竟如何,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番。
宿命论认为人世间发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由上帝或上天等神秘力量在冥冥之中对世事进行预先安排,是人为无法转移改变的。
“宿”有过去之意,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出生之前就已经被决定好了整个人生历程,且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宿命,是否想要抗争,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都是“命中注定”。可以看出,宿命论的观点是无比消极的,它一味强调命定之词,完全否定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那么孔子敬畏的到底是什么呢?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说尧将天作为榜样,恩德广阔无边。显然,孔子的观念里,自然的“天”,即我们抬头所仰望的“天”是十分伟大的存在,连帝王尧都要虔诚地以天为榜样,何况其他人呢?
无独有偶,孔子还说过:“夫子之不可及也,由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此句将天实体化,表明天是不可以通过阶梯而登上去的,而登不上去的天不就是自然界所定义的代表宇宙空间的“天”嘛。
再细思一番,孔子的天似乎又并不仅限于自然的“天”。“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季的自然更替,万物的本性生长,这样的“天”的含义比代表宇宙空间的“自然之天”更深一层次。
四时行,万物生,是代表自然规律的“天”,敬畏自然规律,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履时以象天 ”,“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万物法则,是孔子对又一层“天”的主张与敬畏。
此外,众所周知,孔子重仁,关注“人”本身,对人、人与人所构成的社会,孔子更是敬畏有加。“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可以生德,可以将德赋予别人,拥有德的孔子丝毫不畏惧桓魋的迫害。此足以见出孔子对道德之“天”的崇奉。同时,能佐证孔子人伦道德之“天”观点的还有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复观先生。
徐先生在《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归》一文中明确提到“天是最高道德存在的观念,春秋时代已出现”。结合孔子对“礼”的极力推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难看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善,为先天所赋予,这是人性的依据。人伦道德、社会法则之“天”乃根源之天,此则孔子敬畏虔信的第三层“天”。
总而论之,孔子所信奉敬畏的是“自然之天”、“万物规律之天”、“人伦道德之天”,这些与宿命论宣称的无法预知且操纵一切的神秘力量完全不同。
-
上一篇: 杜甫与轿夫的故事
-
下一篇: 李商隐轶事:一门三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