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广东生菜会是什么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生菜会,中国信仰风俗。一种祈拜观音以求子求财的集会。中国民间以夏历每年正月二十六日为观音菩萨诞辰。流行于广州、南海、顺德一带,起源于明末清初,式微于解放初期,有300多年的历史。生菜会吃生菜,起初是为了“迎生气”。

历史发展

生菜会起源于明末清初,与民间的观音信仰有关。,正月二十六,是传说中的白衣观音诞。“生菜会”的会期是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一七,其中以二十六日为高潮,传说为“观音开库”日,众人可向观音借钱去“生财”,故最为热闹。是日“菩萨出游”,供善男信女们顶礼膜拜,还席地而坐,大吃生菜,以求添丁发财。妇女们摸螺摸规,祈求神灵保佑早生贵子。

生菜会的会址大都在各地观音庙附近,如官窑的凤山古庙,就是白衣观音庙。坑口有四大古庙,其中香火最盛的也是观音庙。1884年5月8日创刊的《点石斋画报》曾报道过当时生菜会的盛况,那幅画是这样的:在一座古庙前的两棵大树下,人头攒动,聚集于各种摊档之前,画的上方写有“生菜盛会”四个大字。

报道文字则这样写:“生菜,本名窝芭。(注:生菜并非葛苗,广东的生菜类似葛首叶,但与葛首不同,食葛芭主要食茎块,叶略苦;食生菜主要食叶,茎块小而不能食—笔者)粤人因其菜可生食,故以名之。每届新岁,居民互相赠言,盖取发之意。不意今更有以为会者。南海县属人云纤,有观音庙焉……土人以元月二十六祝神灵涎,不知何故谓为生菜会。男、妇祈嗣者糜集该庙,虔熟办香。庙前饭馆、酒馆鳞次栉比,以备游人饮食。唯是日肴撰中,虽水陆并陈,必以生菜为主,以至老圃皆利市三倍……有会后市归以取其生机者,嫩绿柔青,盈盈满筐,亦一时佳话也。”

广东人之所以以“生菜”为会,因粤语“生菜”与“生财”音相近,取意“生财”而已,起初也只是为了“迎生气”的、,《广州府志》载:“迎春日……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粤人因其菜可生食,故以名之。每届新岁,居民互相赠言,盖取生发之意。”(《点石斋画报》1884年5月8日)春天乃万物生发之时,生菜此时叶正旺盛,充满生机,用以“迎生气”是最适当不过了。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才附会“生财”、“添丁”上去的。

生菜会期与送子观音诞偶合,封建社会重男轻女,以生子为“生财”,生女为“破财”。所以生菜会实则是人们祈求添丁发财的庙会。1937年出版的《歌谣》(第2卷第37期)周刊上还有一段一记载:“生菜会,郊野各乡丰J一都得举行,大家都在郊外席地大吃生菜,非常热闹。唱八音,演戏的亦有,据说这样做了,年成必好,故盛装的男女也纷纷去参加、)”

生菜会期间,人海如潮,舞狮子、演大戏、烧花炮、杂耍、卖药、占卜看相、赌博,应有尽有。规模最大的是演连台大戏,叫做“神功戏”,连演数天,日夜不停。戏台一排几座,由几个戏班同时演出,各自拿出自己最精彩的节目,以招徕观众。醒狮表演,场面最为热烈、,鼓声动地,炮声震天,几十头狮子翻腾跳跃,十分壮观。正月二十七日按例烧“神炮”,共6枚,各有名号,第四枚称为“润三炮”,又名“财丁炮”,据说拾得此炮圈者必财丁两旺,故人们争相抢夺,甚至雇请专人,组织专门的抢炮队,争夺此炮。

诞会期间,人们循例要做几件事:购买神符、丁财灯;食生菜包,摸取螺蛆等。,食生菜包是生菜会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二,生菜包以鲜嫩的生菜叶为包皮,以虾米、粉丝、砚肉、咸酸菜等为包馅,以酸醋酱油为佐料,在大排档内,席地而坐,饱餐为快。大食生菜,除在语言上借其谐音寓意“生财”之外,恐怕与分食圣物,求得神的福佑这一心理有关。广州人在清明扫墓时,亦喜欢把祭品就地分享,其道理是相通的。

第二件事就是到“摸仔岩”去摸取螺规。“摸仔岩”一般设置于庙前或殿堂后,是一个深三尺左右的大石槽,灌满清水,内置螺观若干。妇女们在溪边洗涤圣洁之后,向庙祝交纳一定的银钱,即可到岩中摸取,摸得螺预示生男孩,摸得舰预示生女孩,据说多有灵验,所以慕名而来占卜者遍及省港各地,不少豪富人家还租赁紫洞画艇,专程前来与会。清末民初,生菜会盛极一时,谚云:

“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诞。”这是广州、南海一带民间两个盛大的节日。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新中国成立初。

生菜会习俗从明代始延续了数百年,1958年以后一度中断,至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恢复。虽然官窑风山古庙已不复存在,摸螺蚬祈生仔的习俗亦已改变,但吃生菜包的习俗不改。为增强春节喜庆气氛,便于群众参加活动,南海各镇的生菜会期,从正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改至元宵节举行,除举行千人生菜宴外,还举办规模盛大的龙狮盛会、竞技游园、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等丰富的项目。

生菜会期,远近亲朋、海内外客商云集,共聚乡情,开展贸易洽谈、交流投资信息,共商发展大计,“同游生菜会,共叙故乡情”成了新时期生菜会的主题,生菜会习俗得以继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