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古代吸杯的灵感来自什么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吸杯是中国古代雅文化中的饮用工具,来源于传统的碧筒杯。碧筒杯是用荷叶的梗当做吸管,吸杯以此为灵感,将杯具把手做成中空状连接杯底,把手就又有吸管功能,算是古代的吸管了。

饮用方式

杯身外壁一侧有一吸管斜伸出来,吸管底部与杯底相连,内有一圆孔,吸管顶部刻画有线条。既是杯把手,也是吸管。

碧筒杯

吸杯在中国雅文化中出现得颇早,至少有上千年的传统,而且可能还要更为久远。它的灵感来自于荷叶的独特构造,是中国人对莲荷的热爱催生了这种情趣酒杯的出现,所以,要说各种材质的吸杯,必须先谈天然荷叶做的“碧筒杯”。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夏日避暑时,特别喜欢当场摘下碧绿的鲜荷叶当酒杯。据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记载,这是三国时代的名士郑悫的发明。当宴客的时候,他会让仆侍将大荷叶连带着长长的茎梗一同采下,架放在原本用于盛砚台的砚匣里,在荷叶上倒入足足三升的米酒。然后用簪子刺破荷叶的蒂心,形成一个与荷叶的长梗相通的孔洞。由于荷梗内部天然为贯通的空腔。

所以,将长梗向上拉起,如举起的象鼻一样弯成“S”形,就成了天然的吸管!饮用者以嘴含住荷梗的端头,用力吸吮,荷叶内的酒液就会顺着荷梗内部的通道流动,涌入吸酒者的口中。这种带梗鲜叶制成的一次性酒杯被命名为“碧筒杯”,其妙处在于能令酒水染上荷叶的香气,予人胜冰赛雪的清凉感。

游戏方式

在唐代,以带有翠长梗的现摘荷叶作为供“吸饮”的酒杯,是真实存在的做法,士大夫们聚会的时候,喜欢通过此一便捷又清新的方式增加趣味。另外,据唐人赵璘《因话录》讲述,唐文宗时的宰相李宗闵在宴客的时候,不但要把酒倒在荷叶中,还将盛有酒的荷叶扎系起来,一一送到客人面前,再用筷箸刺破荷叶的蒂芯,然后畅饮叶中之酒。按李宗闵的规定,饮酒人必须一口气把酒饮干。

然而,荷叶被扎紧,谁也看不到内里的情况,客人只能凭口感判断是否已经将叶包里的酒悉数喝光。一旦这位客人声称把酒喝尽了,那时再打开荷叶验证,如果发现叶里还残留着酒水,就会罚这位客人重来一轮——把另一个荷叶包里的酒也通过荷梗吸净。显然,这种安排属于席上酒令的一部分,利用悬念、努力和嬉笑,活跃宴会的气氛。

人造历史

人造碧筒杯一经在唐代出现,便因其富于情趣而备受人们喜爱,自此经宋至清,历代不绝,并且在造型上日益精巧。其中,明代出现的犀角精品无疑最为贵重,也最令人惊叹。明清巧匠利用犀角天然的圆锥造型,通过自唐代流传下来的神奇工艺,把犀角放在掺有特定药料的水内煮,令其变软,由此让犀角的两端对折,形成“V”字造型,变为吸杯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形状。

这之后,再把宽大一端雕成荷叶形杯身,尖窄一端琢为内涵吸管的莲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件珍贵的犀角雕碧筒杯便堪称艺术品中的精彩绝伦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