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的原因
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上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扩军参战,并大量供应盟国军火物资,美国成为盟国的兵工厂,出现了战时经济繁荣,国家垄断资本有更大发展。美国利用参战的机会,控制了世界许多重要战略据点,建立了军事基地;杜鲁门政府对外推行冷战政策,提出杜鲁门主义,制订马歇尔计划,筹划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内政方面,杜鲁门提出“公平施政”纲领,但收效甚微。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2年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以结束朝鲜战争的许诺当选为美国总统。1953年7月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1953-1954年经济危机的侵袭下,为缓和国内外紧张形势,在内政外交方面作了调整,扩大了社会保险法的实施范围,加强科研工作的国家化,进一步发展宇航事业。1955年7月美、英、法、苏四国首脑会议召开,国际形势有所缓和。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向美国尖端科学领先地位进行挑战。1958年,美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从而使美苏军备竞赛进入宇宙空间竞争。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月舱在月球着陆。
影响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5.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
上一篇: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
下一篇: 秦晋之好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