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刘墉追案》多少集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刘墉追案共45集。

9月5日晚间,电视剧《刘墉追案》在北京卫视播出第2集和第3集。经过三集追剧之后,我认为这部《刘墉追案》虽然在角色人设上,和25年前的《宰相刘罗锅》有相似乃至于相同之处,但这部《刘墉追案》也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这部剧作,重悬疑故事,重逻辑推理。而在重故事的同时,剧作在叙事上,又是不慌不忙的。这是一种稳重有效使内劲儿的作品。

经过三集的剧情,观众们似乎已经发现了,该剧在叙事上,确实是不慌不忙的。我们很多的悬疑推理剧,即使是古装剧内容,也重故事性,尤其是重视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的来,恨不得每一个桥段都是主线故事,都能够实现反转。这样的高燃的推理断案的故事,当然好看。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故事性非常强烈,太内在的剧情张力感不足了。

这部《刘墉追案》我之所以非常喜欢,主要在于,它其实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推理小说的叙事,重故事的同时,也重角色人物,甚至于很多时候,桥段的戏剧张力不必用主线故事完成,而是用角色人物的内在张力完成。因此,在该剧的叙事当中,明明已经险象环生、谜团阵阵了,但依旧可以放慢脚步,讲点别的。

千万不要小看了“讲点别的”。这种叙事,看似放缓了整个的叙事脚步,但实际上,是实现推理剧情的一种有效“蓄势”,就是要为后边的故事续上更多的能量,从而形成更好的剧情期待。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刘墉身边跟着一个看似愚钝的胖子跟班。和珅的身边,跟着一个瘦子善于拍马屁的跟班。这两组角色,都会时不时地“暂停”剧情,进入一种逗乐子的状态当中。

但是,他们的“逗乐子”,又是非常有效的。刘墉和跟班的逗乐子,是对剧情进行更多的释疑解惑。而和珅与跟班的逗乐子,则是刻画角色,增加笑点,从而让观众在紧张的推理断案过程当中,暂时放松一下。已经播出的三集当中,尤其是和珅的跟班拍马屁,和珅假意批评他的段子,真的是“神来之笔”。这就是叙事上的张弛有度。

越是推理断案的电视剧,在叙事上,越要找一种松弛感,表面的松弛感,和内在的使劲儿,可以形成更好的叙事效果。我看《刘墉追案》,会想起北京卫视曾经播过的一部电视剧,《新世界》。孙红雷的《新世界》,找到是“小红袄”;何冰的《刘墉追案》,找的则是“假传圣旨的幕后真凶”。两部剧都是在一种松弛感的叙事当中,找内在的劲儿。

观众看剧作的表面,能够看到刘墉嘻嘻哈哈着查案件,和珅嘻嘻哈哈着捣乱、事不关己、赶紧回避等等。但是,这些看似松懈的内容背后,却是非常紧张与刺激的内容,案件当中,每每出现新的线索,线索人都莫名其妙地死亡。而这个躲在暗处的“真凶”,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依旧不得而知。

对于《刘墉追案》的这起山东地界上的假传圣旨案而言,前边的铺垫,已经做到了环环相扣。甚至于剧作以角色的口吻,把很多可能性都堵上了,实现一种“查漏补缺”的状态,让观众找不出叙事上的破绽来。这样的叙事,看似是松弛的,实则是非常紧凑的,环环相扣的,丢一环都不行的。最终,剧作形成了非常有力量感的观众剧情期待。就像《新世界》一样,观众们帮着找小红袄。这一次,观众们会帮着刘墉找幕后真凶。

当然,这种叙事之下的电视剧作品,也容易出现滑铁卢。真正体现叙事水平的,还不是前边的不慌不忙和环环相扣,而是最终的案件揭底。当整个的案件底牌亮出来之后,啪的一下子,给观众一种恍然大悟感,或者给观众以深思也行。等于说,这类影视剧的最后一节,才是最需要值得注意的。要打出来力量感,才行。因为前边的所有内容,其实都是蓄势的。

基于前三集的内容来看,我感觉,这个案件的最终环节,可能会走到河道修缮上去。清朝的河道案,最为惊人。尤其是在修缮河堤、维护水坝等问题上,出现的状况最多。在前三集的剧情当中,有意无意地提到了修缮之后的河道。这个桥段,看似无意,实则有心。

而这类剧作,最有趣的追剧体验就是,跟随作品的叙事步伐,发现它的蛛丝马迹,然后抓住它,帮刘墉找到这个真凶,继而实现与男主角最终剧情上的英雄所见略同。基于这一点,这部《刘墉追案》后续的收视率,肯定还会大涨。保不齐,又是一部《新世界》一样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