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为什么古人死后都想葬在北邙山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有句老话叫“生在苏杭,死葬北邙”,苏杭自不必说,江南向来都是鱼米之乡,数一数二的风流繁华之地,自宋室南迁后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如画卷般的美景更是令人神往。而“死葬北邙”许多人却不是太能理解,今天就让小狐带你一探究竟。

据《河南府志》记载,自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

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白居易则留下了"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的诗句。北邙山上,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墓、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陵墓,以及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

大家都知道,古人讲究阴阳两宅,死后住的阴宅和生前往的阳宅同样重要,因此对于选择墓地这件事情上,是非常慎重的。至于选择北邙山的理由,小狐认为有三个方面,且都和古人的讲究分不开。

一是风水龙脉,这个大家看下卫星地图就明白。

黄河南岸一条巨龙顺着河道自西向东蜿蜒至偃师和巩义附近探头伸进黄河。北邙正好位于龙头的颈窝位置,龙头北昂探水又有回护之意。葬于此背靠邙山,面瞻黄河,确实是个风水宝地。

邙岭上俯瞰洛河

二是土质,古人都讲究厚葬

这个厚葬的“厚”有两个意思。其一是丰厚的陪葬,也就是说陪葬的服饰器物精美量多。其二就是关于坟茔的修建。这个厚指的就是深埋和筑起高高的坟丘了。这个深埋和筑起高高的坟丘,就对土质要求比较高了。

邙山位于黄河中下游,上游黄土高原长年累月的水土流失在黄河的转弯处形成了巨大的淤积和沉淀。因此邙山土层厚,表土紧密结实,土质黏性大,最宜殡葬。

三是地理位置,邙山的地理位置极重要。

北邙山西邻十三朝古都洛阳,这个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105位帝王龙蟠于此的洛阳城,拥有“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达荆楚”的绝对区位优势。

东近八朝古都开封,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和金朝等相继在开封定都。

历朝历代的这些皇帝,生为帝王,居“天之下中”,从这里可掌控天下。死成列祖,仍“宅滋中国”,在这里可“恩泽华夏”,阴及后世。所以邙山自古为帝王最理想的埋骨所,千年以来,帝王卧之,将相寝之,名人趋之,富豪贵之,百姓荣之,日见其盛,岁见其寿。

各位大神,关于北邙山这个号称“亡者之乡”的地方,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