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体是什么意思
曲牌体,又称联曲体或曲牌联缀体,是中国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方式。即以曲牌作为基本结构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的音乐。全本戏分为若干折(出),即由若干套曲牌构成。
曲牌联套结构,由唱赚,诸宫调、经过杂剧,南戏的发展与提高,至昆曲达到成熟的阶段。在以梆子、皮黄为代表的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曲牌体音乐是戏曲音乐主要结构方式之一。对古代中国音乐、戏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现在采用曲牌联套结构体式的中国戏曲剧种,除昆曲外,尚有盛行各地的高腔剧种,以及其他古老剧种。
基本形式
曲牌联成的套曲,古人称为“套数”,有长套和短套之分。从曲式结构上看,基本上有三种形式。
一,由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成一套;
二,主要由一支曲牌多次重复(其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构成一套;
三,古人所说的“子母调”,即除引子、尾声之外,基本上由两支曲牌交互循环而成。类似缠达。在南曲、北曲中都有,如北曲的正宫套曲内常有“滚绣球”与“倘秀”“一宫到底”。南曲发展到昆曲时期,宫调的运用日益成熟,在严格之中又有其灵活性,一组套曲可以用二至三个宫调。
但这些宫调也必须是相通的(属于一种笛色,即属于同宫系统),以求得调性上的统一和谐。此外,古人认为不同的宫调具有不同的声情(调性色彩),可根据剧情选用相应的宫调。
套曲中的曲牌排列有一定的层次。基本上是慢曲在前,次为中曲,急曲在后,依次递变。前面的引子和最后的尾声常用散板,因而形成:散——慢——中——快——散的规律。套曲的名称,往往以第一支曲牌以及所属的宫调命名。如第一曲为正宫的“端正好”,则称为“正宫·端正好”套,如第一曲为“新水令”属双调,则称为“双调·新水令”套等。
套曲就音乐来说,可分为北套与南套。北套为北曲,南套为南曲。昆曲中两者兼用,但在用北套时,仍保持着北套一宫到底与一人主唱的特点。此外,还有南北合套与南北联套的套曲形式,以表现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并可以用集曲、借宫、犯调等创作手法以丰富其表现力。曲牌联套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除独唱、对唱外,还有合唱(即齐唱)作为穿插。
历史变迁
曲牌体,从宋、元杂剧至今日的昆剧都是以曲牌体的形式来演唱。在戏曲的初期,也是编词配曲,由于有些唱段和谐悦耳,脍炙人口,被后人像填写宋词、散曲一样在编演新剧时填词套用旧有的优秀曲牌。原曲牌是以原来的唱词的四声、格式谱写的乐曲,在填写新词时也必须注意唱词的平仄四声、长短句的格式与原来唱词的平仄四声、长短句必须一致,否则字与曲就无法和谐了。
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同的曲牌根据不同的调式、调门联在一起,又形成了不同的套曲,称曲牌联套。例如《春香闹学》就是由“一江风”、“绕地游”、“调角儿”、“尾声”等曲牌组成;《林冲夜奔》就是由“点绛唇”、“折桂令”、“雁儿落”带“得胜令”、“沽美酒”带“太平令”、“收江南”、“煞尾”等一套曲牌联套组成。
-
上一篇: 花鼓戏的声腔特点是什么
-
下一篇: 曲牌体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