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炎帝时期的工业文化是怎样的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耒耜等耕播工具的发明创造直接促成了我国手工业的萌芽。手工制陶业、手工缝织业、手工冶炼业、建筑业等工业文明无不源自于炎帝部落。

冶陶,是人类利用火,改变天然材料的性质,创制全新材料的开始。最早的冶陶技术是由炎帝神农氏发明的。《周书》说,神农“耕而作陶”。《逸周书》说,神农“作陶冶斤斧,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炎帝部落在“刀耕火种”过程中,发现被烧过的土块很坚硬,于是将泥土做成刀斧形状,然后放在柴火中煅烧,待泥土烧得透红后停火冷却,制成陶质刀斧,用于锄草垦地。

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改进,先民们逐渐大量制作凿、锉、耜、纺轮等陶质生产工具和各种生活用具,陶业制作的规模越来越大,陶器的造型越来越多,并且有了红色或黑色彩陶和各种雕塑陶。炎帝时代,已经有了陶质鼎(鬲)、甑、釜、罐等炊具和钵、碗、盆、盘、杯等饮食器具,此外还有汲水用的小口尖底罐、盛储东西用的瓮、罐以及灶与釜连成一体的釜灶等。陶器的发明和使用,给原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革,也为原始的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先民们在各种各样的器皿之上,用拙朴的工具、质朴的色彩、纯朴的手法,描绘自然、记录生活、传递信息,孕育了最初的原始艺术。

手工缝织业是伴随制陶业产生的。《庄子·盗跖》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上古之民,最初是运用磨制的骨针、骨锥将树叶、树皮或兽皮缝成一块,遮身蔽体,既经不起长期风吹雨打,霜雪侵袭,又极不雅观。后来,炎帝从一群女子采集的长草中发现了柔软的麻,经过不断的摸索,他带领先民将麻织成布做成衣裳。先民们所用的最原始的缝织工具就是骨针、骨梭和陶制纺轮。《路史》说,神农“教之麻桑,以为布帛”;《礼记·礼运篇》说,炎帝神农“治其丝麻,以为布帛”;《庄子·盗跖》又云:“神农之世……耕而食,织而衣。”这些都是炎帝神农氏开创纺织、制作衣裳的真实记载。

手工冶炼业和建筑业也都产生于炎帝部落。据《拾遗记·炎帝神农》记载,神农之世,“米锾之铜以为器”。当时的手工冶炼主要是铜的冶炼制造。我国迄今发掘最早的金属冶炼物,是在临潼姜寨发现的一块铜片,经化验,铜占65%,锌占25%,其余为少量的锡、铅、硫、铁等,属含铜、锌较多的黄铜。在山东胶县三里河也发掘出了原始手工铸造小型铜器,如刀、凿等。人类起源之初,为了躲避猛兽和风雨,或住在树上,或居于山洞。到了神农之世,随着农业的兴起,先民才由流动的树居、穴居而改为搭舍、筑室定居,原始建筑业也随之产生。《礼记·礼运篇》说,炎帝之时,断木“以为台榭、宫室、牖户”。《庄子》亦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河姆渡出土的大型“干栏式房屋”遗址及长达十余米的屋柱、榫印房屋构件,即是炎帝时代手工建筑业的实物遗存。

炎帝神农氏开创的原始工业文化大大地提高了上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农耕文化一道,为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