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马师曾生平介绍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祖籍广东顺德。广东顺德县桂洲马地桥人(现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曾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后一直在香港、澳门、广州、东南亚一带演戏及拍电影。1955年底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擅演丑生、小生、小武、花脸、须生等行当,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揉入方言俗语,活泼滑稽,成为脍炙人口的马腔。

他于晚年改唱老生,技艺愈精,演来苍凉刚劲,颇见功力。

艺术成就

从1956年至1962年,他演出的剧目除《搜书院》、《关汉卿》外还有《昭君怨》(马师曾编剧并饰汉元帝);《桂枝写状》(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饰赵宠);《苦凤莺怜》(马师曾从1925年起一直上演的剧目,经他再作整理并饰义丐余侠魂);《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附马》(都是马师曾在30年代编写并一直上演的剧目,经他再作整理并在前者饰纨绔子弟萧怀雅,在后者饰驸马孟飞雄);

《屈原》(马师曾据郭沫若同名话剧改编并饰屈原);《拾玉镯》(据京剧改编,马师曾饰刘大娘,由香港鸿图影业公司拍成电影改名《佳偶天成》);《三娘教子》(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饰老家人薛保,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赵子龙催归》、《凤仪亭》(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在前者饰赵子龙,在后者饰吕布);《乔老爷上轿》(马师曾据川剧改编并饰乔溪);《蔡文姬》(据郭沫若同名话剧改编,马师曾饰曹操)。特别值得提及的,在现代剧《刘胡兰》中,本来没有适合他演的重要角色,他为支持现代剧的演出,积极争取演配角,饰演一个还乡团的恶霸地主石庭槐。

在以上剧目中,马师曾饰演的角色,包括了粤剧的男丑、女丑、公脚、未脚、正生、小生、小武等各种行当,戏路宽广,技艺精湛,为后辈做出典范。特别是由他编写或加工,经他多年演出锤炼的戏,都具有生活气息浓郁,人情世态刻画入微,人物性格夸张而又真实,语言奇趣横生的“马派”艺术的鲜明特色,他的表演艺术在国内国外部享有很高的声音。

1960年,文化部委托中国戏曲学院举办以梅兰芳为班主任(兼教师)的“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聘请马师曾为教师。任该班教师的还有荀慧生、俞振飞、萧长华、刘成基、徐凌云、徐兰沅,都是中国戏曲界中德高望重,艺术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马师曾后期更善于演老生角色,他在《屈原》一剧中演屈原,《搜书院》中扮谢宝,《关汉卿》里饰关汉卿,对每个角色演出非常传神,十分成功地创造了各个不同个性的人物性格。

1964年4月21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评价

马师曾在广州,香港以及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等演出,以扮演粤剧特有的角色行当丑生为主,也演小生,须生、花脸。善于吸收文明新剧与电影的表演艺术,对粤剧敢于作改革的尝试。他苦心独创了粤剧的新声“乞儿喉”,并在演《苦凤驾怜》一剧中的义丐余侠魂而一鸣惊人,逐渐成为近代粤剧艺坛上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国内粤语地区、港、澳、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侨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马师曾青年时演小生、小武,中年则以丑脚享负盛名。他根据自己洪亮而欠圆润的嗓音特点而扬长避短,形成一种旋律跳跃,顿挫分明,吐字短促有力,行腔活泼滑稽的唱腔,人称“马腔”,他的成名经历详见“戏行史话”。马师曾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变化程式为已所用。最突出的是在演唱时,常常巧妙地使用广州方言俚语作唱词。

他是开创粤剧通俗化的巨匠。他的唱腔尤其是唱“中板”,自然活泼、滑稽突兀;他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新颖奇特,顿挫分明,送音悠远,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马喉”。三十年代他引进了一些西洋乐器,丰富了粤剧伴奏音乐。他还吸收了电影、话剧某些表演手法,融化于粤剧的表演之中。其表演,台风豪放,动作鲜明准确,出奇制胜,塑造人物逼真生动,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他敢于拒绝敌人的威肋利诱,毅然返回内地,在粤西和桂林,柳州一带演出。

马师曾最擅长演丑生戏,后期则多演老生、须生戏。他在《关汉卿》和《搜书院》中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的生动形象,和搜书院掌教谢宝的生动形象,均已拍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