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和镜子的故事
镜子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当远古时期的某一天,我们的某一个祖先偶然在平静的水面看见自己的影子时,第一个反应定然是恐慌不已。恐慌稍加宁静之后,心底迅速升起的好奇战胜了恐惧,又引导他再一次来到了溪水边,开始饶有兴致地对着水面中的自己龇牙咧嘴。
带着这种好奇,人类开始探索用各种材料制作镜子,铜镜、银镜、玻璃镜子……严格而言,今天以各种电子技术制造的照相机、摄像机,也不过是镜子基本功能的放大、升级和衍生。其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让人类能够反观自己。
镜子从其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之日起,也绝不是仅仅以一个日常生活用品的角色存在的。镜子的哲学意味远大于日常用品的价值。
让镜子第一次被赋予哲学意味的估计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了。韩非子在一篇题为《观行》的文章里写到:“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对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在这里,韩非子将古人发明镜子的原因归结为弥补自身认知能力的缺陷的高度。因为所有的人都不能“自见”,所以用镜子来替代该功能。从哲学辩证的观点看,人的认识活动总体无非两个方面: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即自知和他知,或内省和外感)。
镜子对于人重要到了什么地步呢?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于认识他人,在整个认知活动里各占一半;而且在很多圣贤教导的修身之道里,内省的价值是远远大于外感的。由此可知,镜子所替代人类的认知能力,占了人类认知功能总量的一半以上。
先秦时期的哲学家们普遍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内在规律、核心价值和主宰力量,万事万物的运行离不开“道”,人的修身养性自然也不能违背“道”。而镜子重要到了何种地步呢?镜子与人,就如同“道”与万物一样,须臾不可离。
韩非子所在的先秦时期,估计人们制作镜子的材质也就是青铜,或许也有少许的铸铁材质的(铁因为化学性质相对铜活泼些,所以很难留存后世)。金属制品在先秦时期是产量有限的,镜子在当时无疑是奢侈品,能够使用镜子的人,多半非富即贵。
韩非子在自己的著作里写出这么动人心魄的话语,绝不是给某个镜子的生产商代言做广告,而是为了以镜子为譬喻,说明自我认识在人类认识体系里的地位。而韩非子的这段话语,也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镜子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而这段话更伟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最早的,也是相当深刻精辟的,镜子的哲学意味被他通透、完整地阐释了出来。万物如果都有知觉与情感的话,镜子或许也希望能够遇到一个知它、懂它的知音。而韩非子无疑是历史上第一个配得上“镜子知音”称号的人。
-
上一篇: 韩非子师从儒家为什么成了法家代表
-
下一篇: 狄俄尼索斯的美少年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