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伍连德简介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字星联,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今广东台山市),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医学博士,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伍连德指挥扑灭了1910年在东北爆发的肺鼠疫,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的大型瘟疫。他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设计“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之后,伍连德又分别组织扑灭了1919年、1920年、1926年、1932年在东北、上海等地爆发的肺鼠疫和霍乱。

1911年,伍连德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的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创建了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参与协和医院的建设。他创立的东北防疫总处很快成为国际知名科研和防疫机构,20年间不仅承担了东北防疫任务,而且培养出一代防疫精英。

1915年,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并担任第一、二届会长,以及创刊《中华医学杂志》。他参与发起创建了十多个科学团体,包括中华麻风救济会,中国防痨协会,中国公共卫生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医史学会,中国科学社等。

伍连德: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可以查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情况。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 Wu)。

诺贝尔基金会规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出现的各种传闻,如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云云,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印证。

伍连德博士的诺奖推荐人William W Cadbury(汉名“嘉惠霖”),是当时在华著名美国医生、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和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费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909年来到中国,曾在中国工作近40年。他著有《博济医院百年史》,该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医史及近代中外医学交流史重要的参考文献。

伍连德的诺奖评价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1881-1977),中译“韩森”。在瑞典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曾于1942-1946年担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主席。他著有《病理学史》(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seases),其中一句名言“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被广为引用。

他给伍连德的诺奖提名理由: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

通过抗疫实践和“疫的研究”(伍连德英文自传中有此专题),伍连德博士提出和确立了“肺鼠疫”学说(著有《肺鼠疫论述》,1926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印行,英文版)。在他带领和组织下,依据科学的流行病田野考查,确认了野生啮齿类动物如蒙古旱獭为疫菌宿主;通过临床实践及病理解剖和微生物学实验发现和确认了肺鼠疫“呼吸”和“飞沫”的传播方式,并对肺鼠疫自然疫源地追踪调查,提出见解。

他于肺鼠疫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流行病科学理论,为公共卫生学,检疫学、防疫学、疾病社会学等诸多相关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候选人提名。

1983年由国际著名流行病学家J.M.Last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伍连德是惟一被列入的华人科学家,当是对他在人类医学科学领域杰出成就的有力肯定。伍连德因他的科学抗疫实践和对疫的研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27年获得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今W.H.O前身)授予“鼠疫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