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王城遗址是什么地方
王城,位于周代洛邑城西,东面是成周,是殷商故民之所在。西面是王城,是宫寝之所在。据文献记载,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王城是周天子常住召见诸侯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成周城则是百官大臣居住和治事的地方。
王城为周成王时周公所筑。在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在涧水之东,瀍水之西。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于此。前516年,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乱,迁都成周城,赧王又还都于此。战国时改建为河南城。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河南县:“故郏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一说王城为成周内城,其名始见于春秋,周敬王时并未迁都。
王城布局
文献:有关东周王城城市布局的记载,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并不全面,仅散见于《逸周书》、《周礼》、《左传》、《玉海》及东周青铜器铭文。
城门:《玉海·宫解》王城面有三门,凡十二门。《左传》上提到的圉门为正南门,乾祭门为正北门。《春秋大事表》还说鼎门为东正门。《逸周书·作雒解》:“设丘兆于南郊,建大社于国中,乃位五宫:太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令方彝等青铜器铭文则提到王城内有康宫,它由康寝、新宫、康宫大室、康公徉大室、康刺宫、康穆宫、康邵宫等部分组成。
而关于城之大小长阔,《帝王世纪》谓:”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元康地道记》则云:“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折合今制,《帝王世纪》和晋《元康地道记》的记载基本一致,均是南北较长而东西稍短的长方形,非正方形。
《考工记·匠人》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明《永乐大典》所载周王城“三礼图”完全依据《考工记·匠人》所云而绘,街道方格网状纵横交错,整个城市方正规整。《元河南志》所载庄璟绘制的“周王城图”亦基本依据《考工记》绘制,不同的是南北长东西窄呈长方形。
王城的建置布局体现了我国古代“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都城建造原则。正中为王宫,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有朝会群臣的殿堂,后有商业区,手工作坊。自周平王东迁,都洛邑,居王城,王城成为东周的政治中心,虽东周时也曾将中心移至成周城,但王城为东周都城的时间长于成周城,前后历时达300年。王城遗址已被辟为王城公园。
争议
历史上王城作为地名不止一个,春秋时就有两个”王城“。春秋时”王城“地名之一其一是指成周雒邑,也就是周朝的东都。为周成王时所建,地址在今天的洛阳附近。西周初年始建雒邑时称成周,成周之意是为了表周之成,本包括王城(王宗庙宫寝所在)和所迁殷“顽民”所居之城。前者即汉河南城所在,在西;后者即汉洛阳城所在,在东。
周幽王时周朝的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焚毁,即位的周平王被迫东迁成周为都,这时成周就被称为王城。周敬王时王子朝逐敬王而自立,居西城,当时人称之西王;而敬王迁居东城,当时被称为东王。从此王城又专指原来成周的西城,而成周则专指原来成周的东城。
文献记载
《后汉书·赵温传》:“公前托为董公报讎,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唐戴叔伦《送少微山人入蜀》诗:“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明袁宏道《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之一:“仙人杰阁俯王城,西山见雨北山晴。”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孔父嘉奏曰:‘臣曾遣人到王城打听,并无伐宋之命。郑托言奉命,非真命也,齐、鲁特堕其术中耳。然三国既合,其势诚不可争锋。为今之计,惟有一策,可令郑不战而退。’”
2、地名。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杨伯峻注:“王城,在今洛阳市西北偶。”
《汉书·地理志上》:“河南,故郏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
东汉张衡《东京赋》:“总风雨之所交,然後以建王城。”
3、地名。春秋时大荔戎都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杨伯峻注:“王城当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4、东都漫士《洛阳赋》:太康居斟为夏都,武王定鼎乃王城。
-
上一篇: 汉魏洛阳城有什么特点
-
下一篇: 汉魏洛阳城遗址什么时候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