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临江门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临江门为解放碑的北大门,乃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开门”。

“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这话的意思是:临江门是当时全市最大的粪码头,用于农业种植的肥料都是在这一码头上岸,或者从此地转运到嘉陵江、长江其他支流地区。从重庆城的地形来看,临江门乃重庆城的正北门,门外辖嘉陵江段水域。临江门往下,自古是悬崖。这就是重庆城易守难攻的要塞之一。

以前,很少有什么化粪池和下水道之类的,而且公共厕所也很少,居民们都是在家里解便,用一个叫做“尿罐”的罐子将粪便盛着。每天一大早,就有收粪便的人,挑着粪桶,沿街大喊大呼:“楼上楼脚的,倒桶。”于是,居民们就将粪便倒去。收粪人则将粪便集中在临江门,然后再用粪船运往需要肥料的地方。可别嫌粪便肮脏,它却是农作物最好的伙伴,如同鱼水之情。

如今科学发达了,各种各样的化学肥料几乎代替了粪便,重庆城再也听不到收粪人的吆喝声了,于是,每天成千上万吨的粪便就要靠化粪池来处理了。

当然,最初修建临江门并不是用来集粪的,军事防御为主要目的。这里以前是悬崖绝壁,只有为数不多的陡峭而曲折的山坡,可以艰难的从嘉陵江边爬上顶来,故历来为重庆城易守难攻的要塞之一。

昨天的临江门,重重叠叠依山而筑的捆绑房、吊脚楼,一眼望去,朽垮垮、黑压压的一片,俨然一隅贫民窟。

今天的临江门,一幢幢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排排现代化的商店琳琅满目,并在危崖深壑之间,架起了数道蜿蜒纵横、错落有致的立交桥。座座楼宇四周,点缀着悦目的花圃草坪,让闹市的红尘喧嚣到此一游;扇扇窗户之内,衬映着华贵的风帘翠幕,幸福人家的和睦温馨随处可见。所以,繁华的景象、热闹的气氛,使人们早已记不起“粪门”这个词了,更忘却了当年的硝烟弥漫、刀光剑影。

就所有以古城门为名的地名而言,除朝天门外,临江门应该是最响亮的了,因为它与解放碑仅一条临江路之隔,属于解放碑商圈的北商圈。

魁星楼就坐落在繁华热闹的临江门的中心区域。魁星楼之所以要建在临江门城门处,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文脉。

魁星楼的前身是一个道观,具体修建于何时,毁废于何时,人们实在是无迹可寻。根据民间传说,大概建于宋朝。

相传:宋朝有个道号叫“上善真人”的得道高人,喜欢云游四海、足迹天涯。时间过得真快,还没等他把山光物态看个够,人便上了年纪,真是岁月不留情啊。他想:人到暮年应该做点事了,何不将毕生所学授予他人。

于是,他打算广收弟子,开堂授学。到什么地方去呢?既然“上善若水”,那就应该去一个“水”源很丰富的地方。他曾经听闻重庆是一个山水俱丰的好地方,所以,他选择了重庆。来到重庆,清澈、碧绿、平静的嘉陵江吸引了他。于是,他在嘉陵江边修建了道观,完工后,他一时诗兴大发,即书《临江仙》一首,词曰:

游遍山川余生度,暮色照尽归路。何来遗恨水逝东?凭栏远目处,夕阳染山空。平生经论怎堪用,莫叫台砚长枯。开门设堂学问授。但愿读书声,终日伴渔歌。

既然词牌有“临江”二字,且道观又座落在江边,上善真人顺理成章地将道观取名为“临江观”,随即开始了讲道说儒的教学生涯。

上善真人仙游后,由其弟子们继续传道讲学,并将临江观逐年扩大,还在后山修建了山梯,以方便学子们的脚程。一时间,临江观成了远近闻名的学堂。

然而,佛教的兴盛,使得道教受到了冷落,临江观一度门可罗雀,最终落得个荒废的惨景。

还好,“临江”二字和学堂的名声却遗存了下来。

上善真人的临江观荒废不久,即南宋末年,重庆守将彭大雅就在此修筑城门,沿用了道观的名字,是为临江门。从此,临江观便从人们的记忆中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