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本教分为哪两类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苯教的“苯”只是藏文的音译,国际雍仲本教联合会的名词工作会议早已规定统一使用“本”字。雍仲本教(Bonismo)简称“本教,是辛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教法,也被称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发源于西藏古象雄的“冈底斯山”和“玛旁雍错湖”一带。

历史上因修行本教象雄大圆满而成就虹化身从无间断的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而其它有间断的虹化身成就者更是不计其数。古象雄文明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象雄”起源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一带,从西藏历史的角度来说“象雄”几乎就是古代整个西部的代名词。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的源头。

2013年7月,《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雍仲本教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的源泉,是青藏高原的人们献给世界的瑰宝和值得藏族人民骄傲的宝贵精神财富。

现今,藏区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蒙古国、俄罗斯等地区仍然有很多古象雄文明中产生的宗教文化的遗迹和寺庙、僧侣,从藏区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古象雄佛法。本教著名的寺庙有孜珠寺等。

本教分类

本教大体上可分两种:原始本教和雍仲本教。

原始本教

原始苯教(srid pa rgyud kyi bon)又称为“斯巴本”,当今还无法确定原始斯巴本教的创始人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苯教”一词并非和辛饶弥沃佛的教理同时产生,大概在石器时代,辛饶弥沃佛出生之前,中亚地区就已经盛行着各种各样的原始信仰,那就是被统称为原始本教的多神崇拜,这个时期被藏地学者称为“多苯时期”或“笃本时期”。

有:“龙本”、“赞本”、“祭本”、“占卜本”、“招财本”、“魔本”、“沐浴本”等三十多种原始本教。原始本教的巫师们为民众禳解灾祸,祛除病邪,拥有众多的信徒。这证明“本教”一词其含义涵盖范围非常广,原始本教和流传于中亚、东北亚、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萨满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雍仲本教

雍仲本教(g.yung drung bon):辛饶弥沃佛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教法并创建了新的宗教,使本教得以统一。

这个新的宗教叫做“雍仲本教”而有别于原始苯教,因为雍仲本教最传统的法帽“噶尔莫泽杰”(dkar mo rtse rgyal)(译为“胜尖白帽”)是白色的,因此早期的雍仲本教曾被称作白帽本教(zhva dkar bon)或白帽圣教(zhva dkar bstan pa)。雍仲本教的教法又分两种:

雍仲旧本:源自于辛饶弥沃佛古老的传承,它严格保持着纯正的雍仲传统,有其独特的大圆满传承体系。欧美某些学者认为:古本是一种罕为人知的中亚古老佛教的存在形式。

雍仲新本:是雍仲本教后期和印度佛教(主要是和宁玛派)互相影响和交融而形成的新派传统,新本的塑像风格和修行方法融入了一些印度佛教的元素。

现存本教主要的家族传承或寺系传承如:辛、智、西、美乌、巴、琼等,有的虽然也融合了一些新本教法,但他们着重传承的还是纯净的古本教法。当然,也有一些本教寺院是把新本和古本混在一起修持的。

辛饶弥沃如来创立的雍仲本教与原始的本教的区别还在于:当辛饶弥沃从象雄来蕃地传教时,他已经有系统的理论和相应的教规,而这时原始本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宗教。辛饶弥沃根据当时人们的心理特点,并没有直接废除原始本教,而是善巧地吸收原始本教并对其进行大量改革。

比如原始本教中包括藏医、天文、历算、地理、占卦、超度、梦兆、招财、招福、石碑铭文、雕刻以及沐浴等仪轨,直到现在仍然被藏地的一些村民以防止来自人和动物的疾病,或者用于带来日常生活中的利益。

以上世间法被雍仲本教列为“因四乘”,辛饶还融入了他自己创立的教法“果四乘”和“无上乘”共为“九乘次第”(下文有详细介绍)。

另外,原始本教中杀牲血祭等劣习遭到了辛饶弥沃佛的反对,他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并取得了成功:叫做“堆”(mdos)或“耶”(yas)。

这就朵玛(gtor ma)和酥油花(butter sculpture)的最初起源。朵玛和酥油花不仅被本教徒而且被其他藏传佛教其他教派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虽然杀生祭祀的劣习至今在藏区及其周边还存在,但这并非辛饶的教理所允许的。

因此,辛饶如来的改革不仅减少了当时藏地大量杀生祭祀的劣习,还对西藏后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和有益的影响。

原始本教是一种多神信仰,没有明确的教主;后来发展到辛饶弥沃佛创立的雍仲本教时期,本教变得系统化并有了一套明确的教规和理论:雍仲本教的大圆满教主是普贤王如来(藏音:衮德桑波,Kuntuzangpo),本教语教主是辛饶弥沃佛,意教主是古象雄的

本教高僧占巴南卡。本教中心寺院是位于印度境内的吉祥曼日寺(Tashi Menri Monastery)。曼日寺原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1959年,藏区政局动荡,时任曼日寺堪钦喜饶洛珠被迫将寺院的僧侣遣散,寺内文物包括良美大师的舍利塔等文物被埋藏起来,后经历了民主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曼日寺寺院被毁坏。

1967年,隆多·丹贝尼玛(Lungtok Tenpai Nyima)和罗朋丹增南达(Tenzin Namdak)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多吉(Dolanji)重建了吉祥曼日寺并在此住持。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也於1984年在曼日寺的旧址上恢复重建了曼日寺,当年动乱中被埋藏的文物得以回归。

依照雍仲本教的传统,曼日寺的大堪布担任本教的最高精神领袖,现任曼日法王是第三十三任曼日寺堪钦隆多.丹贝尼玛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