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陆小曼的一生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王映霞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

用现代的眼光看小曼,她只是一个最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最平常不过。

过去,小曼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祸水”、“淫妇”一类的女人,原因是小曼确实与传统的女性不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太爱志摩,总要为志摩的死找一个替罪羊,而小曼就是现成的一个。

我们的诗人志摩,要寻找的灵魂的伴侣不可能是一个寻常的凡妇俗女,他要找的女人是爱、美、自由的体现,那他的爱人身上一定要有这样的成分,他才肯与她结为夫妻。更何况他们的结合是经过一番苦斗和烦恼才得来的,如果没有一份真挚的情,深挚的爱,他们不会走到一起。因此小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志摩对爱人的标准即可得知一二。

当初他们相识时,志摩是自由身,而小曼却有婚姻在身,而且她的夫婿王庚也是上流社会有地位有前途的青年俊杰,如果没有志摩对小曼的“引导”,“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的。”正是因为志摩对小曼的热爱和志在必得,才使小曼走出婚姻,成为当时社会认为的不道德的女人。而事实上,小曼是先有与王庚的不和,才有与志摩的相合。

因此,小曼是一个情感的觉醒者,比起一般的女人不愿逆来顺受,是有个性的少数女子之一。

小曼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志摩为了追求她而众叛亲离?为什么她却又为众人诋毁?小曼出生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父亲不仅是晚清举人,而且还留学日本,是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又在类似财政部这样的地方供职20多年,先后任过参事、司长等职。小曼的母亲是当时少有的知书识理的妇女,她不仅文学功底深厚,而且还善画工笔画。父亲望女成龙(她家只有她这一个孩子),母亲家教极其严厉,可以说小曼是当时真正的大家闺秀,只是因为叛逆,最后才成了众矢之的的女人。

小曼是她那个时代受到最好教育的女子。小曼从小在上海上幼稚园,6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女子附属小学读书,13岁转入法国人办的贵族学校北京圣心学堂读书。小曼精通英法两国文字,还能弹钢琴,长于画油画,是一个聪明、漂亮、活泼、个性、可爱的女子。1920年,小曼18岁,青春年少,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要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又年轻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小曼被选中。有一次顾部长当着小曼父亲的面表扬小曼说:“陆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样漂亮、聪明。”小曼父亲听后,既啼笑皆非,又非常得意。

小曼的可爱不仅在于对人热情温柔,而且很有个性,又能随机应变。她也许有点骄慢,但绝没有奴颜。有一次,小曼在招待外宾看文艺晚会时,外宾对有些节目不客气地说:“这么糟糕的东西,怎么可以搬上舞台?”小曼回敬对方说:“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有特色的节目,只是你们看不懂而已。

”还有一次在节日宴会上,有的外国人为了取乐,将中国儿童的气球烧爆,然后捧腹大笑。小曼看了非常气愤,以同样的方法把外国儿童的气球也烧爆,使外国人和中国人都目瞪口呆。别人做不到的事,她能做到,一是因为她有个性,情感真挚,二是因为她机灵、幽默,别人拿她也没办法。这样一流、精彩的女性,志摩当然叹为观止。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大意说的正是她的精彩。“北京外交部常常举行交际舞会,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这天舞池中没有她的倩影,几乎阖座为之不快,中外男宾,固然为之倾倒,就是中外女宾,好像看了她也目眩神迷,欲与一言以为快。而她的举措得体,发言又温柔,仪态万方,无与伦比。?而一些男人在赏识她的同时又诋毁她,因为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这也是她“坏名声”的一个罪证。

志摩亲自与她共舞,充分领略了她的魅力;又与她长夜促膝谈心,了解了她的苦衷,真挚的用情;还知道她熟读英文小说,善于绘画时,怎能不生爱慕之情。一个漂亮的,多情的,可爱的,多才的,不幸的女人最能引起男人的怜爱,最能引发男子的爱欲。在这个世界上,他非她不娶。什么众叛亲离,什么事业前途,没有爱,宁愿死。经过两年长期的努力与争取,小曼没有因为害怕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辜负志摩,她冲破礼防的罗网,毅然决然地与志摩走在一起。

用现代的眼光看小曼,她只是一个最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最平常不过。用当时的眼光,如果宽容些的话,她也只不过是抛头露面的另类女子。可是如果用道学家的眼光看,她就是一个“不贞”的“淫妇”、“荡妇”,是遭万人唾弃,见摈于社会的坏女人。

小曼的不幸并不在于社会把她看成一个不贞的女子,因为她和志摩,还有他们的朋友都蔑视假道学家。小曼的不幸是在志摩的眼中她不是一个贤妻良母。她的“罪过?在于,她没有给志摩生下一儿半女,而这是志摩在乎和希望的;还在于她没有全心全意地为志摩服务,没有用志摩的事就是她的事的态度对待志摩,因此有人觉得她可恶,不是一个好女人。她只顾自己“个体生命的自由?,只顾自己的感受和感觉,只顾自己的快乐和休闲,只顾要自己的生活。

在这一点上她违背了社会给妇女规定的女性角色,因此人们说她不是一个好女人,而这观点大约也是一般男人的观点,因此她和志摩的那些男性朋友们为此疏远她,当志摩飞机失事时,怨恨于她,归罪于她,这是对她的惩罚。她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走完自己的一生。

小曼的可贵在于她虽生于富贵,却不慕富贵,她最重的是真情。她豪爽意气,不追名逐利。她个性鲜明,真诚待人。她我行我素,自由自在,最重个体生命的自由,重自我感受。如果生在现代社会,身体又能做主,说不定她还是一个敢于叛逆的女权主义者。她的过错和不幸是不见于当时的社会伦理,不见于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规定。因此我们需要换种角度看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