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僧会是谁
康僧会,三国时期僧人,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单名叫会。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
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不仅精通佛典,而且「天文图纬,多所贯涉」。他于公元247年来到三国时的东吴。他在建业(当时东吴的都城)建立寺庙,供奉佛像弘扬佛法。不久受到孙权的信敬,并为他建佛塔,造佛寺,是继支譧之后在江南传教的人。
简介
康僧会 (?-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居交趾。10 余岁出家。吴赤乌十年(247年)到建业(今江苏南京)设像行道,孙权为其建建初寺,史称此为江南有佛寺之始。康僧会在建初寺译编有《吴品》(亦谓《小品般若》)、《六度集经》共二部14卷,又传泥洹呗声,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经。吴天纪四年(280年)四月于建初寺无疾而终。
康僧会边传教边翻译《六度集经》和《吴品》两部佛经,还注释佛经。他的佛学撰著(释经)比其译经影响更大,他曾注《安般守意经》、《法镜经》、《道树经》三经,并为作序。佛教史中评价他的经注和经序“辞趣雅赡,义旨微密,并见重后世”,现代著明佛教学者汤用彤先生认为康僧会“生于中国,深悉华文,其地位重要在撰述,而不在翻译”。
康僧会还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有佛,道,儒三家思想的僧人。这一点可以在他所注释的佛经上见到。
制糖
在民间传说中,这位“康僧会”还做过一件至今对上海乃至周边地区影响深远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龙华寺附近设立“沪生堂”,传授自印度流传过来的制糖之法,造福当地百姓。
在三国时期,上海及周边地区还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渔村。男人出海捕鱼,女人操持家务,过着清贫的生活。“康僧会”在上海地区建立龙华寺后,以此为根基在周边地区弘扬佛法。
“康僧会”发现当地气候恶劣,渔民出海常常会遇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在加上地处偏远,缺医少药,渔民生活十分困苦。一次他在周围地区弘法布道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山上有一种植物很象印度古籍《吠陀经》中记载用以熬糖的甘蔗,乃采集了一些回龙华寺,并按照《吠陀经》所记载方式进行制作,居然造出了红糖。
于是“康僧会”便在龙华寺附近建造了一个专门用于制作红糖的作坊,由他亲自传授红糖制作工艺,信徒自愿参与熬制红糖,这样就基本满足了当地渔民对红糖的需要。由于红糖对人体大有裨益,“康僧会”乃取佛教“护佑众生”的理念,给这个作坊取名为“护生堂”(由于上海地区被简称为沪,后来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护生堂”逐渐被人们称为“沪生堂”)。
后来虽然上海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及经济发展等原因,不再种植甘蔗熬红糖(但在上海周边地区(例如浙江义乌等地)至今仍保持着种蔗熬糖的习俗)。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在饮食中都要加一些糖的生活习惯却保留至今,并有“不可一餐无糖”的说法,从而形成上海独特的饮食文化。
-
上一篇: 法国画家弗拉戈纳尔简介
-
下一篇: 卫协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