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吕氏春秋·孟秋纪》怀宠赏析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原文】

凡君子之说也,非苟辩也;士之议也,非苟语也。必中理然后说,必当义然后议。故说义而王公大人益好理矣,士民黔首益行义矣。义理之道彰,则暴虐、奸诈、侵夺之术息也。暴虐、奸诈、侵夺与义理反也,其势不俱胜,不两立。

故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国邑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①奉而题归之,以彰好恶;信与民期,以夺敌资②。若此而犹有忧恨、冒疾、遂过、不听者,虽行武焉亦可矣。

先发声出号曰:“兵之来也,以救民之死。子③之在上无道,据傲荒怠,贪戾虐众,恣睢自用也,辟④远圣制,謷⑤丑先王,排訾旧典,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罪杀不辜⑥,庆赏不当。若此者,天之所诛也,人之所仇也,不当为君。

今兵之来也,将以诛不当为君者也,以除民之仇而顺天之道也。民有逆天之道、卫人之仇者,身死家戮不赦。有能以家听者,禄之以家;以里听者,禄之以里;以乡听者,禄之以乡;以邑听者,禄之以邑;以国听者,禄之以国。”故克其国,不及其民,独诛所诛而已矣。举其秀士而封侯之,选其贤良而尊显之,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见其长老而敬礼之。

皆益其禄,加其级。论其罪人而救出之;分府库之金,散仓廪之粟,以镇抚其众,不私其财;问其丛社、大祠⑦民之所不欲废者,而复兴之,曲加其祀礼。是以贤者荣其名,而长老说其礼,民怀其德。今有人于此,能生死一人,则天下必争事之矣。义兵之生一人亦多矣,人孰不说?故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⑧。

【注释】

①民虏:指俘获的敌国百姓。②敌资:指敌方的民众。资:资本,凭借。③子:指称所伐国家的君主。④辟:摒除。⑤謷(áo):丑,诋毁。⑥不辜:无罪的人。⑦丛社:草木繁茂的祭祀土神的敌方。祠:祭神的庙堂。⑧若化:形容人民归附非常迅速。化:变化。

【译文】

凡君子出言,都不苟且辩说;士人议论,都不苟且言谈。君子一定想到符合道理才说,士人一定想到符合大义才议。所以,听了君子和士人的言谈议论,王公贵族越发喜好听道理了,士人百姓越发遵行大义。道义彰明,暴虐、奸诈、侵夺之类的行径就会止息。暴虐、奸诈、侵夺与理义是刚好相反的,势不两立,不能并存的东西。

所以,正义之军进入乱国的边境,乱国的士人就会知道保护者到了,百姓就知道不会死了。正义之军到了国都及一般城邑的郊外,不会祸害五谷,不会刨坟掘墓,不会砍伐林木,不会烧毁财物粮草,不会焚毁房屋,不会掠夺六畜。都会送回俘虏,以此表明自己的爱憎;使诚信与百姓愿望相合,以此争取乱国的民心。

像这样,如果还有顽固不化、嫉妒、坚持错误、不肯归顺的人,那么即使对他们动武也是可以的。用兵之前,先要发布檄文,檄文说:“大军到此,是为了拯救百姓。昏君在上,荒淫无道,傲慢自大,迷乱怠惰,贪婪暴戾,残害民众,狂妄凶狠,自以为是,摒弃圣王法制,诋毁先王,排斥毁谤先代法典,上不顺天意,下不爱黎民,征敛不止,责求无度,刑杀无辜,奖赏不当。

像这样的人,是上天诛灭的对象,是人们共同的仇敌,根本不配当国君。如今大军到此,要诛灭不配当国君的人,除掉人们的仇敌,顺应上天的旨意。士民百姓当中如有违背上天旨意,救助人民仇敌的,一律全家处死,绝不赦免。

有能率领一家归顺,将赏他一家作为俸禄;率领一里归顺的,将赏他一里作为俸禄;率领一乡归顺的,赏他一乡作为俸禄;率领一邑归顺的,赏他一邑作为俸禄;率领国都士民百姓归顺的,赏他国都作为俸禄。”所以,攻克乱国,不罪及士民百姓,只杀当杀的人。

还要举荐敌国德才优异的人,赐给他们土地、爵位;选拔敌国贤明有德之人,授予他们高官显位;寻找敌国的孤儿寡母,救济他们;会见敌国的老人,尊重他们,以礼相待,全都增加俸禄、级别。

审理敌国的罪人后,赦免释放他们;分发库房中的财物,散发仓廪中的粮食,用以安抚民众,不把敌国的财物据为己有;询问敌国人民所不愿意废弃的草木繁茂的社庙宫室,恢复祭祀,并想方设法增加祭祀礼仪。因此,贤人为自己的名声显扬而感到荣耀,老人为自己受到礼遇而高兴,百姓为自己受到恩惠而安定。

假如这里有人能够使死人复生,那天下人一定争着服侍他。正义之军救活的人太多了,百姓谁不喜欢?所以,正义之军一到,邻国的百姓归顺于它就像流水一样迅速,被伐之国的百姓盼望它就像盼望父母一样。正义之军走得越远,得到拥戴的民众越多,不用动兵流血就可以使百姓迅速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