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派简介
阳明后学除了上述浙中学派、江右学派的几个代表人物外,真正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的,还要数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始人是明代哲学家王艮(人称王泰州)。
王艮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称王泰州。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
他的学识博大渊深、包涵很广,在哲学、伦理、社会政治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丰富详实的论述,构成了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色。
《六韬》七害:“奇其冠带,伟其衣服;愽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此语可以对王艮入座,王艮实际上不属于中华儒道,他只是一个类似于闪米特异类的穷辩者,或者少正卯式的人。
如果说此人”影响超越王守仁“,只能说是在邪道上超越,他压根就是以间谍的方式拜王守仁为师,也被阳明先生看穿。因为王艮本身比较性格左宁,已经不是传统儒道,所以泰州学派与传统儒道上不尽相同。
泰州学派的影响超过了王守仁后学的各个学派,门人上自师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农吏,成为晚明显学。
心学异同
王守仁主张“心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王艮却突破了王学的思想框框,认为“身为天地万物之本”。
“心”和“身”,虽为一字之异,却反映了以精神性为主体还是以物质性为主体的差别。
王守仁主张“吾心”是“天理”,是衡量是非的标准。“心”,必须“止于至善”,就是正人之“心”,去除“物欲”,就是去恶从善。这还没有摆脱“存天理、灭人欲”的窠臼。而王艮却主张“身是本,天下国家是末”,“格物”必先“正已”,“本治而末治,正已而物正”。
这两种不同的正“心”观,也就是“格物”观,一种反映了统治者以“正人”为能事的本质;另一种,则是代表平民、布衣利益,主张人人平等,包括统治阶级在内,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的行为。王艮的思想显然属于后者。
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唯圣人能致良知,愚夫、愚妇不能致,愚所由分也”。王艮却主张:“愚夫、愚妇与之能行便是道”。上述二者,一位把圣人安置到神坛上,视百姓如群氓;一位却把圣人从神坛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放到同百姓等同的地位。王艮思想的阶级属性是何等的鲜明!
毋庸讳言,王艮虽自立门户,创立泰州学派,但在从学王守仁之后,利用了王学的某些范畴,加以改造、发挥,相得益彰,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如王艮把他的格物说与王守仁的良知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复初说”,说:“知不善之动者,良知也,知不善之动而复之,乃所谓‘致良知’,以复其初也”,就是一例。因而,可以说王艮之学,既和王学有一定联系,又和王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泰州学派在当时的影响超过了王守仁后学的各个学派,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弟子遍天下,而且流传的时间也很长,绵绵数百年不绝。
泰州学派的影响之大,并不是由于它宣传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而是因为它贯串了平民意识,提出了与正统儒学不同的异端思想,从而在下层群众中获得了众多的支持者和理解者。
泰州学派的平民性格使得它很少有官僚士大夫阶层的犹豫和顾忌,而表现出鲜明的战斗风格,李贽称赞王艮是个有气骨的人,是真英雄,他的后学也都是英雄。
当然,也必须提及黄宗羲对泰州学派的批评。黄宗羲是从正统儒学的立场,以王守仁的良知说为标准来进行批评的,因此相当尖锐。他指责王艮违背了王守仁心学的宗旨,使得末流蔓衍。
-
上一篇: 《圣经·启示录》简介
-
下一篇: 南中王门学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