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脉络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自然哲学时期

公元前6世纪,东方伊奥尼亚地方的一些哲学家开始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他们反对过去流传的种种神话创世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他们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名的代表有米利都的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和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

与此同时,在意大利南部出现了具有另一种思想倾向的哲学学派,他们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是“数”,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并认为“存在”是不变的,不生不灭的,运动变化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他们提出的非物质性的抽象原则,对以后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影响很大。

后来的自然哲学家在承认运动变化的同时,都企图在它们背后找出永恒不变的因素来。恩培多克勒认为是水、火、土、气四种“元素”;阿那克萨戈拉则认为是包含有各种不同性质的“种子”,万物是由它们以不同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德谟克利特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见原子与虚空),它们没有性质上的差异,只有形状、排列、状态的不同。

万物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虽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奴斯”作为事物运动的最后原因,为后来唯心主义哲学开了门户,但这些自然哲学家都是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近代物质结构学说的先导。列宁将他当作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

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

公元前 5世纪,雅典已经经过几次民主改革,在反对波斯战争中成为希腊各城邦的盟主,并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实现了发达的民主政治,雅典成为古希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出现了一批以教授演说的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被称为“智者”。

他们讨论的中心不再是自然界宇宙生成等问题,而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来,“人”成为研究的中心。智者的著名代表是普罗泰戈拉。为了反对传统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制度和思想,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但他的思想也导致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这种相对主义思想发展到极端,产生了智者高尔吉亚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智者的思想在政治上虽然起过进步作用,但却是古希腊哲学最初的带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哲学。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要为各种伦理道德范畴寻求普遍的定义。他反对用灌输知识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张用论辩诘难、找出对方论证中的矛盾的方法,启发人们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辩证法”一词的最早来源。苏格拉底自己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思想主要在他的学生柏拉图写的对话篇中保留下来。因此,难以明确区分他们两人的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有大量著作流传至今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创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他们的体系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是最早的,也是少有的。柏拉图认为我们感觉到的种种变动的、有生灭的具体事物,只是现象,它们是相对的,它们的本质是一个同名的、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理念”。比如,具体的美的事物有无数个,“美的理念”却只有一个,美的事物以美的理念为目的,不断地追求它,却永远不能达到它。所以,理念是具体事物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具体事物之外,并且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

人对理念的知识是先验的,只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觉就可“回忆”起来(见回忆说)。柏拉图的哲学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列宁将他作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路线相对立。

柏拉图在后期的对话篇中对前期的思想作了一些修正,他看到了理念这一普遍的范畴并不是绝对单一的,而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这一看法有较多的辩证法思想。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批评了他的老师。他把理念称为“形式”,把物质称为“质料”,认为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合而成的;因此,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只在具体事物之中,和质料相互结合而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这时候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而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却认为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才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见形式和质料、潜能与现实)。他还认为有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形式存在,这就偏向唯心主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变化的哲学体系,对以后黑格尔哲学影响很大。他又用辩证的方法研究了许多哲学问题和范畴,所以恩格斯说他“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亚里士多德还是第一个要将哲学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哲学家。他分别地研究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天文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他是这些学科最早的建立者,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学者。

希腊化和罗马哲学时期

公元前 336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即位,他建立了跨越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虽然很快就瓦解了,但希腊文化以亚历山大里亚城为中心得到了广泛传播,历史上称为希腊化时期。当时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均迅速发展,为这些科学成就作出哲学总结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他接受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原子之间只有形式、排列和状态的不同,伊壁鸠鲁却指出原子的重量也是彼此不同的,因而在运动中能够产生偶然性的倾斜。这样,他就比较正确地解释了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问题,并且猜测到了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

当时,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乱不安,哲学讨论的重点转移到伦理方面,探讨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幸福是什么等问题。有 3大学派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①伊壁鸠鲁学派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快乐是人们生活追求的目的。但他们不是庸俗的享乐主义者。他们反对放纵情欲,认为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反对宗教迷信、宿命论和目的论。

②斯多阿学派主张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而生活。他们宣传宗教信仰,反对追求快乐,主张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③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认为,对事物不能有任何知识,甚至不能肯定它们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最好对一切保持不肯定的态度,不作任何判断,以免引起无谓的争论和烦恼。皮浪主张对一切要无动于衷,以求得心灵上的平静。他甚至说,聪明的人应当象猪一样不动心。后两种观点反映了奴隶制没落时期奴隶主阶级颓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