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台长城简介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紧邻古北水镇,距离北京120公里,属燕山山脉,司马台长城依险峻山势而筑,并以险、密、齐、巧、全五大特点著称于世。
司马台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7公里,其中鸳鸯湖水库将该长城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有敌楼16座,西段有敌楼19座,共计35座(包括已毁水中一座)。1987年司马台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
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2012年,司马台长城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不容错过的二十五处风景之首”。
景观
司马台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73年),是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属明代“九镇”中蓟镇古北路所辖。明万历年间,又经蓟镇总兵戚继光和总督谭纶率兵进行了重点整修,极大地完善了防御体系。其山势陡峭,地势险峻,工程浩繁,易守难攻。
以水库为界,以东的部分长城为东段长城,以西的部分为西段长城,徒步登上司马台长城东段第一个敌楼东一楼,在山下望司马台长城,只见它背倚蓝天,横亘东西,野云悠悠,极高极险。其山势犹如人的手指并拢,呈双向阶梯状。若从西面登上长城,侧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仿佛只要奋力爬上,便可居高临下。但一旦登上第一个峰顶的敌楼,转身东望,却又有一峰逼面。当登上第二个山头的敌楼,仰头东望,还有更高一峰在上;而低头下望,只见第一个山头上的敌楼全被掩住,真个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上第四个敌楼,眼下开阔起来,远处的村庄冒着温馨的炊烟,显得恬静、悠然。
山那边青黄相间的草木一起一伏,几处羊群涌动,平添几许诗情画意,使人联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登上第六个敌楼,楼分上下两层,为空心敌台,是戚继光将军的一项发明。空心敌台坚固、实用,骑墙而建,敌台中室四壁开设箭窗,用于阻击敌人,同时中室还可遮风挡雨,储存粮食及休息的功能,上层望亭周围构筑垛口、瞭望孔和射洞,居高临下,以便作战。不仅可以节省兵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造就出这一雄秀奇特无比的长城景观,应归功于这里特殊的燕山地形、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戚继光等古代将士们的智慧创造。
在司马台西侧的长城脚下常年流淌着水温38℃的温泉,叫人称奇的是与之相距几十米的东侧却是冰冷刺骨的冷泉,犹如鬼斧神工,奇景天成,当地人给其起名“鸳鸯泉”。
1977年,密云县政府为造福百姓,兴修水利,在司马台长城脚下,修建一座司马台水库,水库面积2.3公顷,库容57.2万立方。库水就是由温泉与冷泉汇集而成,所以人们又称其为“鸳鸯湖”。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山峦、树木、长城一一倒映在水中,勾绘出另一番书情画意。由于湖水冷热参半,致使每至严冬,湖内依然碧波荡漾,雾气升腾,天越冷,雾气越大。此时来看长城,吞云吐雾,又是一番奇妙景象。
“望京楼”,海拔986米,是司马台和古北口一线长城的最高点。远望,它就像一把锥子,直插蓝天。据当地人讲,从前站在这座楼上依稀可见京城的轮廓,夜晚还可看见北京城的万家灯火,故此得名“望京楼”。爬上望京楼,景色果然更加壮美秀丽,俯首看脚下的悬崖,刀削斧劈一般,几缕雾岚挂在绝壁处,更显得陡峭惊险。西北边金山岭长城与司马台长城浑然一体,活像一条即将腾飞的苍龙。
长城上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恰到好处地建立在各个制高点上,威风凛然,冷峻挺拔。整段长城,完美和谐,气势磅礴,处处显示出它的巧妙、奇特、雄伟和壮丽。再看看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奔涌而起,叠起无数的奇幻;看着辽阔的华北平原无边无际,一直铺向目不所及的天边,在这博大奇异的景色中,令人不由浮想联翩。
登望京楼绝非易事。一位体验者曾做诗云:
天梯高耸入云端,天桥悬挂云海间。
亭亭玉立仙女楼,登临望京难上难。
-
上一篇: 萧太后梳妆楼在哪里
-
下一篇: 古北口长城的主要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