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下面是国子监是哪个朝代,欢迎参考阅读!
三千多年前,周王灭商,迁居关中,建都丰京和镐京(今西安市)。在京都城郊,西周天子建起一所园囿,用于教育贵族子弟,这便是我国史料记载最早的“大学”——璧雍。
据说,璧雍建在长安西北四十里处,池水环绕,林苑广阔,草屋厅堂立于中央高地,“如璧之圆,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贵族子弟8~13岁开始先要在城内“小学”寄宿学习,三五年后再进入郊外的璧雍深造,学满9年后“知类通达”,“谓之大成”,就可以毕业出师了。
璧雍的开学典礼非常隆重,天子亲自带领百官到场主持,少年们行敬师之礼,表学习的诚意和决心。随后的数年中,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起源于夏代,西周时已日臻完善,成为官学的基本科目。“礼”教授政治伦理,规范德行;“乐”是综合艺术科目,包括诗歌、音乐和舞蹈;“射”和“御”是军事训练,主要为射箭和驾车;“书”和“数”是基础文化课,包括语文和算术。
当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文武全才的国家栋梁,璧雍受到国家最高关注。天子会时常亲临督学执教,并在这里举行仪礼,接待诸侯外宾。郊外的“大学”环境优雅,《诗经·大雅》记载“麀
鹿濯濯,白鸟翯翯”,正中的“教室”四面敞开没有围墙,称为“射宫”,子弟们在此演武习射,还要到周围的山林水泽中射鱼射鸟,驱车逐兽。天子定期举行比赛,表彰和选拔武士。对于西周王朝来讲,璧雍也是文化中心、外交舞台和陆军学院。除了天子在中央所设的璧雍,各诸侯国也都设立了类似的学府,建筑形式三面环水,称为“泮宫”。但东周之前,教育是被贵族垄断的,“唯官有学”,“而民无学”,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的权利。
东周之后,“礼崩乐坏”,教育也由官府流入民间,“私学”由孔子开始兴盛。孔子革新了六艺教学,开创了因材施教、一对一的深度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教育终于能够对平民百姓开放了。
西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设“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学者教授称博士,授课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为主,重点培养国家文化精英。此后的璧雍,则主要作为太学中的一个建筑和礼仪场所而存在。
再七百多年后,隋文帝杨坚开设了太学国子寺(监),除了包含太学功能,还以科举形式为国家选拔人才,一直延续到清朝。期间,许多“书院”式的“民间大学”遍地开花,成为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圣殿。
国子监是干什么的
国子监是唐朝政府主管的教育机关,驻长安城的务本坊。国子监制度并非固有,也并非不变。它在唐高祖至中宗时几次变更,最终在唐中宗神龙元年成熟稳定,并得以延续一千余年,至清。唐朝的大学,在唐玄宗时增加了一所广文馆,不过唐之大学一般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此六学皆隶国子监。其为唐政府主管的教育机关,驻长安城的务本坊。
唐代国子监制度的发展
国子监制度在唐高祖时为国子学,隶太常寺。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国子学从太常寺独立出来,为国子监。唐高宗时,先改国子监为司成馆,后又恢复为国子监。至唐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再改国子监为成均监。武则天崩,唐中宗即皇帝位,遂又恢复为国子监。事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国子监制度终于成熟稳定,并得以延续一千余年,至清。清末废科举,遂立学部,出现了大学堂,于是国子监就只掌文庙辟雍典礼。唐也有二石经立国子监,一是唐玄宗所书并作序且作注的.台石孝经,二是唐文宗支持所制之开成石经,以供生员学习。国子学是唐朝的最高学府,设国子博士5人,正五品上,设助教5人,从六品上。一般百姓子弟,不当有入国子学的念头。国子学所招生员,全是贵族。其以儒家经典为课业。太学也是唐朝的最高学府,设太学博士6人,正六品上,设助教6人,从七品上。太学所招生员,包括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留学生多在太学读书,凡高丽,百济,新罗,日本,高昌,吐蕃,都曾经有生员于斯学习。四门学属于高等学府,设博士6人,正七品上,设助教6人,从八品上,设直讲4人。四门学所招生员,包括勋官三品以上无封之子,四品有封之子,七品以上之子。庶人之子,有奇才的,也可以入四门学。仍以儒家经典为课业。唐朝近乎300年,不同阶段所招生员不尽相等。唐太宗时,生员多达3260人,唐玄宗时,生员也多达2210人。
国子监的设立是科举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国子监下属的学府也为科举考试输送人才。接收外国留学生也算是唐朝的特色,唐朝的包容和开发也在此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