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最后的结局
琅琊榜在许多人的心中是2015年电视剧的一个经典,那么琅琊榜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琅琊榜最后的结局,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琅琊榜最后的结局
赤焰一案终得告结,苏宅内,蔺晨兴致勃勃,准备携梅长苏出游散心,梅长苏也觉心事已了。太子下令恢复林氏宗祠与牌位,梅长苏终得以祭拜已故亲人。
前方战事烽烟乍起,急报频频传至金陵,景琰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大臣以兵力不足为由提议讲和,景琰则质问诸军侯有无人敢称将带兵御敌,众人纷纷推诿,景琰有意亲自带兵赶往前线。
朝廷募兵,萧景睿与言豫津纷纷前去报名。梅长苏找到景琰,规劝他不得在京都不稳之时离开金陵,自己则请命前往最纷乱的北境对阵大渝,即刻遭到景琰与霓凰的反对,景琰告诉梅长苏,只要他身边的大夫肯定他身体无恙便答应他的请求。
蔺晨言辞激烈反对梅长苏的计划,梅长苏则直言自己是林殊,应该回到他该去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选择林殊的结局,蔺晨深受感染,表示将梅长苏一同赶赴沙场。景琰痛心刚刚经历13年的分离,这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梅长苏答应景琰,自己会回来。
临赴战场,梅长苏告诉霓凰,若有来世,愿两人生在平常人家,自己定会与霓凰携手终老,霓凰含泪应允。景琰站在城墙上,目送身披战袍的梅长苏远去。
战乱平息后,梅长苏没能再回金陵。梁帝驾崩,景琰登基。几年后,大梁政通人和,国富民安。这天,兵部请陛下为整编完毕的新军赐名。景琰饱蘸浓墨,写下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长林军。
琅琊榜背后的那些事:
一、琅琊榜不是琅琊榜,是中国古代政治的ideal type.
琅琊榜不是某一朝代的具体历史而是架空史。 这是海晏姐姐 ( 琅琊榜的作者) 对琅琊榜的第一个设定。虽然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代入到魏晋南北朝的语境下。
这一点让我想到金庸的《笑傲江湖》,很多人根据笑傲江湖中或明或暗留下的细节推测笑傲江湖大致应当设定在明代中期,但金庸老爷子十分明确地表明笑傲江湖“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任务,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的若干普遍现象……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这样”。
这段话用来形容笑傲江湖很妥当,用来形容琅琊榜似乎也很妥当。只要帝王政治存在,一个冷血无情、性情多疑的皇帝就会继续存在;只要父死子继的权力传承模式还在,一场凶险残酷、死伤无数的夺嫡大戏就会继续上演;只要家事国事都是天下事,一群后宫女人就会或主动或被动地干预政治。梁王、祁王、靖王、誉王、废太子、群臣、皇后、越贵妃这些人物不仅出现在琅琊榜里,也会出现在其他任意朝代里。
二、皇帝向来多疑,皇帝向来不喜太子。
周国平先生曾写过一篇小的寓言《白兔和月亮》:传说有一只小兔子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将月亮赏赐给了小白兔,但从此往后,小白兔从前赏月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个故事我们如今能轻易看到,只可惜封建帝王们看不到,不然可以采访一下他们读过之后的感想。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像这只小兔子盯着月亮一样地盯着自己的皇位。小兔子拥有了月亮之后,尚且变得患得患失、性情多疑,更何况皇帝拥有的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生杀予夺大权。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有那么多人时时刻刻觊觎皇位,作为皇帝又怎么可能不时时小心、处处提防呢?
权力如此美妙,如此诱人,因此古往今来的皇帝们都不能免俗要将权力牢牢攥在手中,也因此皇帝素来不喜太子尤其是贤明的太子。因为皇帝和太子不仅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复制,还是君臣,是权力框架中对立的两级。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儿子都是来讨债的”,这一点对于皇帝来说感受尤甚,因为太子摆明了光明正大地就是来讨皇位的。不说太子的这种象征意义可能给皇帝老儿的心理压力,单说东宫制度。太子居东宫,仿照朝堂文武官员设立一个mini版的小朝堂,本来是给太子练手,当作实习的。一般情况下,太子小打小闹装模做样也就过去了,不会引起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最怕突然冒出来一两个有野心/有想法/有抱负的太子,聚拢一批朝臣,天天想着怎么搞出个大新闻。因为中央集权体制注定了要维护权力的单线运作:皇帝—官僚—民众,你突然折腾出一个新的权力核心,搞得皇帝很尴尬呀。
而这一点映射到琅琊榜中就是一代贤王祁王的作死人生。且看梁王是如何看待祁王的:祁王,在朝、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连大臣的奏本,奏本上都言必称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其实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是梁王是否能容得下祁王了,而是梁王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要么灭掉祁王,要么自己被架空。
作为梅长苏的骨灰级粉丝,我当然是相信祁王是不可能造反的,可是我相信或者林燮相信或者群臣相信都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在谋逆一类的案件中是否有造反的动机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造反的实力。忠心什么的看得见摸不着,从来都不比直接消灭来得可靠。比如说后来的靖王,虽然我们依然相信他不想造反,但是一旦得知梅长苏被皇帝单独召见时,分分钟钟组织了一帮人马,随时准备造反。
三、作人要低调,作功臣更要低调,作为功臣的武将尤其要低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的写照。很多人以为是皇帝冷血无情、不念旧恩的.结果,但客观来说又是一种不得不。 贤臣良将可以辅佐此人登上皇位,也可以辅佐别人当上皇位 ,类似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如果对他们采取放任的态度,势必造成“你方唱罢我登场”天下轮流坐庄的混乱场面。所以从维护皇权的一统性出发,功臣的结局只有两种“要么隐退,要么狗带” 。
范蠡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早早地离开朝堂,一心想着如何发家致富,成功地开创了人生第二春;文种后知后觉,明白得晚了点,最终落得命丧黄泉的下场。韩信不明白,不仅不明白还拿出了装傻的态度,最后惨淡收场,被夷三族。
琅琊榜中的林燮,大概类似韩信。虽然我们作为梅长苏的铁杆粉丝再次相信,林燮没有造反的动机,最多也就是对皇帝有点失望、想make some dfferences, 但是皇帝不这么看,皇帝认为:林燮拥兵自重,这是事实,朕派去的人他一概不用,只重用祁王的人;出征在外,他总是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对于这一点梅长苏已经完全放弃为他老爹辩解了,只得转移话题讨论天下是谁的天下了。或许梅长苏心里明白,他老爹在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地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点并不算很过分,一般的朝代多多少少也会默许这一点,但是皇帝派去的人他一概不用,只重用祁王的人这一点就非常缺乏政治觉悟了。林燮手上的赤焰军是大梁最强大的兵力,单凭这一点就足够让人忌惮,他还装作不明白似得跟祁王交好,他的眼中还有没有梁王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四、琅琊榜是童话,认真你就输了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这一点在今人看来浅显易懂,在琅琊榜中却只有梁王才明白。因此在面对梅长苏的指责时,他才会说:“并非朕生来无情,只要坐在这把龙椅上,人自然是会变得。你记得,无论景琰现在什么样,等他坐上了这个位子,他也会变得。林燮想要的朝局,他想要的那个天下,真给不了他,祁王也不可能给他,永远都没有人可以给他。”
面对这一点,梅长苏作出的回答其实是不那么令人信服的,他所有的论据支持只是“陛下迷失在至尊之位,失了本心,但绝不会人人如此。”他坚信靖王可以开创清明盛世的理由完全是因为靖王性格执拗,不会轻易改变。说到底,这是古代人为自己编造的童话,相信只要一个贤明的人做了君主,朝政就会有所不同。可是遍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数百位的君主,又有几个能算得上是明君,又有几个能够“守得初心”,许你太平盛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