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

时间:2011-08-02 05:23: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马面

地府中的马面

马面(地府中的马面)

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但也有资料说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阅资料中,并未发现印度神话中有马面作为冥府差役的说法。密宗中到是有“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传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远。

目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华经》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编) 【大白牛车】 法华经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这三乘都是权乘,大白牛车喻佛乘,这一乘才是实乘。

《法华经》

一段故事:说佛是一所大宅子的家长,世人就是在大宅子里嬉戏的孩子。宅子虽大却只有一扇门。有一天佛知道有大火将至,便告诉孩子们,让大家赶快逃生。但孩子们一点也不惊慌,他们不相信如此安全美丽的房子会发生火灾。眼看大火就要烧到屋子,佛就对孩子们说:你们快出来,我有好东西送给你们,有羊车鹿车和牛车已经在屋外等着你们,车上什么玩物都有,还有珍稀七宝。孩子们想到有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就都跑了出来,逃过了火灾。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佛所说的羊车鹿车和牛车,而是他们原先想都不敢想的大白牛车,载满宝物,一人一辆。 注解其中的譬喻: 首先以声闻、缘觉、菩萨,的三车(羊车、鹿车、牛车)做引诱,然后开示最高的幸福境界:唯一佛乘(大白牛车)。这就是开三显一。 这大白牛车的长宽高度,有五百由旬(约三千五百公尺)。金的车轮、白银的柱梁、镶金的绳子,装饰着八万四千个宝铃。车内搭乘所有的佛菩萨。佛招待持有一乘佛(妙法莲华经)的我们,乘坐这个极美的大白牛车。乘坐此大白牛车,就能永远在这无限大宇宙中,自由自在地奔走。

动物中的马面

马面(动物中的马面)

它是很大并且使人印象深刻的开放性水域的掠食性动物。这种鱼经常在四处寻觅, 因此不是区域性的, 除非准备产卵。在外表上, 它是典型的银白色的面上有单一的棕色的水平的条纹。雄鱼性成熟后颜色就展现出来:电蓝色与萤光橘红色在它们的尾鳍上。这是一条相当特别鱼它的下颌接近它总身体长度的1/3。有这张巨大的嘴, D. compressiceps的雌鱼能够同时繁殖250多个鱼苗!

目录 简介 狩猎方式 养殖技巧 简介

学名:Dimidiochromis compressiceps 英名:Malawi eye-biter 中名:马面 食性:食鱼型 体长:25厘米

狩猎方式

并且注意它的独特狩猎方式:Dimidiochromis compressiceps, 名字从它压缩的身体来的, 它的优势在于用它的极狭窄的身体埋伏捕食。它利用它的头的下方捕食, 用它的狭窄身体朝向猎物以便使它的可见性减到最小。D. compressiceps 对猎物经常是残暴的, 捉住, 致残, 然后致死。这种鱼是难以置信地快而且能转动它的闪光的长身体。它们更喜欢开放水域,并且喜欢在水族箱的顶部停留, 大概因为它更多的是想在开放没有岩石和植物妨害的地方生活。

养殖技巧

如果你计划保留这些大掠食者当中的一个, 有几件事要考虑到。首先,水族箱中的装饰要少,因为它们喜欢开放的水域,不要妨碍空间。其次,这种鱼很大(9-12英寸),需要一个大的水族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记住这条鱼天生是食肉动物。小的鱼,像Pseudotropheus类,不应该和D. compressiceps放在一起。在我的5条Pseudos被吞了之后,我学习了这课,幸运的是,所有5条都逃脱了(它们太大了不好吞)并且后来被分开了。在野生环境下,这种鱼侵犯其它的慈鲷, 主要是Pseudotropheus 和Aulonocara 类,并且如果水族箱中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就很容易产生那种情况。对于水族箱来说,我们推荐的鱼食有:颗粒、虾、磷虾或者贝类。如果水族箱中没有任何的Mbuna或其它的'小型鱼,也可以给它们喂一些饲料鱼,因为喂养饲料鱼可能会使它们对水族箱中的其它的小型鱼产生攻击性。你能选择喂养片状的鳕鱼或胡瓜鱼,尽管这些没有贝类或虾有营养。

古代城墙的马面

马面(古代城墙的马面)

目录 简介 分类 来源 各朝代表 收缩展开 简介

在中国冷兵器的古代,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称为敌台的城防设施,俗称为“马面”。

分类

马面(或称为敌台、墩台、墙台)。平面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它的一般宽度为 12~2

0米,凸出墙 体 外 表 面8~12米 , 间 距 为20~250米(一般为70米)。符合宋陈规《守城录·守城机要》中的记载:“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角,其上皆有楼子。”使用冷兵器的时代,这个距离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内。

来源

马面这个名称,首先见于《墨子》中的《备梯》与《备高临》二篇,其中所说的“行城”即“马面”。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它已被用于城市防御了。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最早在城墙上构筑马面的是燕下都的宫殿区,以后有汉魏洛阳金墉城北壁的“墩台”,但直到北宋才被普遍使用。现存最早的马面实物,见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史前中国第一大城”石峁遗址内,将我国先民实际运用马面的时间提前至距今4000年左右。

各朝代表

中原地区现已发现马面的最早实例是北魏洛阳城,在它的北墙广莫门西侧发现马面一处,平面大体呈方形,凸出城墙外侧11.7米(约相当于城厚的三分之二),正面宽度约13米。另外在西墙北端的承明门北,也发现有马面的残余。在以后的实物遗留及考古发掘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北宋汴京外城、元上都等城池,在其外侧均筑有马面。 夏都统万城的马面与以往的实心马面不同,为空心。这些马面间距50~100米,分布在城墙四周。但西城南墙的马面较为特殊,是空心敌台,既长又宽,每座长18.8米,宽16.4米,现存高度为14.2米。赫连勃勃将南城墙修得格外严密,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朝的刘宋。正如沈 括 在 考 察 统 万 城 后 所 说 : “ 其 城(墙)不甚厚,但马面既长且密。……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临之。”考古发掘南面的空心马面中建有仓库,通过梯子上下出入,井内的支柱、楼板、粮食均已霉腐。赫连勃勃的刻石中有“崇台秘室”之词,可能是指这种建筑。可见,统万城的马面是一个融作战、军需、军械为一体的平战两用堡垒,在世界筑城史上尚未见有先例。中国构筑空心马面的历史比11世纪波罗的海罗斯城的石头城塔早6个世纪。 明代早期都城南京城墙及中都凤阳城墙,均未建筑马面。但是,依据南京城墙的形制考察,它的平面呈不规则形,各段城墙之间容易组织侧防,起到了“马面”的作用,因此,无需再筑马面。这说明古人在设计建筑城墙时并非因循守旧,囿于传统定制,而是因地制宜构筑各种城防设施。明北京城初期也未建置马面,明成祖朱棣迁都时,在北城垣修筑“马面”。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加建南城时,才在城墙上修筑马面172座。面积有大小两种,间距为60~100米,估计是为了配合不同射程的武器而建造的。 明代在战略防御比较重要的城池外侧几乎都筑有马面。如秦王朱樉的封地西安城,绕城一周建有马面98座,为20米宽,12米长的长方形,马面外侧三面设有垛墙,左右两侧的垛墙开有垛口,便于抛掷砖石,放发矢弹,以阻击敌人攻城。马面正面的垛墙不开垛口, 比左右垛墙高出二尺,可以防止城下矢弹伤人。马面之间距离120米,火力交叉点为 60米,恰是古代弓箭、弩、飞钩、掷枪、擂石等抛掷类武器的有效射程和杀伤范围,从而在主墙体之外,形成一组正面及两侧之间的高空密集交叉火力网,提高了城墙的防御功能。其他如山西平遥县城建有马面72处,间距40~60米。沿海城市如江苏南通城,也建有马面。 为了增强马面的防御和战争能力,在马面之上一般都建有敌楼,即陈规所言的“其上皆有楼子”,既可以屯兵和瞭望,又可以储藏武器,使城墙的防御性能发展到最高点。西安城墙每座马面之上,明初均建有一座歇山式重檐二层敌楼,驻兵防守。战时既可以利用它外凸和高大建筑的特点,观望敌人,观察敌情,防止敌人迂回城下攻城。又可以凭借敌楼从正面及左右两楼间三个方面的交叉火力,狙击敌人,随时点线相连,编织严密的高空火力网,是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面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