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摆脱焦虑应注意四方面调整
再过20多天,就迎来今年高考了。为何总有人在高考中超常发挥,有人却发挥失常?为什么临考前会突然大脑空白?如何在考前调整最佳状态,成了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为大家分析如何调整心态,克服考前焦虑。
赵国秋研究团队调查发现,杭州市初高中年龄段的考生,约有四分之一存在着因考试焦虑导致不正常失分的现象。从国际上来看,我国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仍旧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赵国秋认为。
“一定的焦虑,并不是件坏事。”赵国秋认为,焦虑也是一种精神的张力,它可以维系学习的动力,适度的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但过度的焦虑肯定有害。将焦虑转化为学习动力,需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就是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恐惧逃避上。
如何治疗高考焦虑症,赵国秋认为家长应该关注四方面的调整:认知、饮食、睡眠、时间。
认知调整——高考前,家长与孩子应该有一次深入、脚踏实地的讨论:如果正常发挥,孩子大概可以上哪些学校;如果发挥失常,是考虑调剂,还是复读;如果复读的话,去哪所学校等,“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谈超常发挥,这个概率小,且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
饮食调整——高考期间,97%左右的学生是不缺营养的,不需要额外补充,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保护胃肠道功能,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每天换着花样大补。
睡眠调整——赵国秋的建议是保证每天6至8小时的睡眠,其中的两小时差异,取决于考生个体的身体差异。
时间调整——科学分配每天的时间,关键的、重要的事情用80%的.时间来保证,次要的用20%的时间来保证,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到剩余时间做。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通过成立少年审判法庭,推行“圆桌审判”、引入心理矫治,设立“法制教育基地”,注重“回访帮教”、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办法,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有效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推行“圆桌审判”,引入心理矫治。该院的法官一改过去在审判庭开庭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做法,采用“圆桌审判”方式,即审理法官、公诉人、律师、未成年被告人均围坐于一个圆桌周围,不设被告人的牌子,让未成年被告人在审判中受到教育。如未满18周岁的张某、陈某、潘某因结伙抢劫成为被告,通过“圆桌审判”,他们树立了重新做人的信心,主动向法官递交了《悔罪书》。回到学校就读后,勤奋读书,张某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潘某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近年来,港北法院共审理未成年犯罪案件120余件,判处近200人,上诉率不足1%。截至目前,该院判处的缓刑及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中均没有再犯罪的记录。
设立“法制教育基地”,推动宣传教育。为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010年3月,该院投入近60万元资金建成“港北区人民法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被贵港市命名为“贵港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基地”分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展室”和“法院文化综合展馆”两大部分。悬挂各类宣传专栏共66幅,通过制作青少年喜欢的卡通、动漫画等,把刑法条文、犯罪案例融合起来,寓教于乐。设置的心理咨询室,主要对青少年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进行心理矫正。同时,公开了心理帮助热线。自近两年来,“基地”共接待50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50多场模拟法庭庭审。
注重“回访帮教”,参与社会管理创新。2010年以来,贵港市文明办、港北区政法委、宣传部、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等部门人员专程赴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对25名贵港籍在押少年犯进行回访帮教,针对少年犯思想上的困惑及提出的问题进行劝解、疏通、引导和解答。平常,凡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该法院做好庭前走访、庭中教育,宣判后组织法官到未成年罪犯服刑的场所或者改造的单位进行走访,帮助他们告别过去、重新做人。近年来,共回访87个家庭、帮教108人次。
港北法院注重延伸、拓宽审判工作空间,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有效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辖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近两年来,共为50余名未成年被告人联系了学校,为20多名刑满未成年人找到了工作,有效地预防了青少年重新犯罪。该院也因此于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贵港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
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支持的“一杯净水,一片爱心”大型慈善文艺晚会4日晚在广西扶绥县举行,共募集到善款486万元。崇左市委常委、扶绥县委书记白松涛表示,“这笔善款将用于解决扶绥县农村学校的安全饮水问题,做到专款专
用,专人负责。”此次晚会由中华慈善总会、广西青年联合会、广西青年企业家协会、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联合主办,童蕾、劳义、李婷等多位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前来献艺。
扶绥县位于广西西南部,是广西三大旱区之一。全县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33万,在校中小学生共45000多人。长期以来,农村和学校安全饮水问题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难题。村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用水大多直接抽取地下水,甚至是地表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在乡镇及村屯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普遍存在。今年初的特大旱灾甚至使得一些乡亲喝不上水。中华慈善总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于今年9月在扶绥县启动“善聚源饮水工程”,赠送了一批饮水设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为解决农村学校的饮水问题,又主办了此次慈善晚会。白松涛说,这笔捐款将主要用于为农村学校购买饮水设备,可让农村中小学3万多名师生喝上干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