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
在一次县讲课比赛中,有位教师执教《白杨礼赞》。课上,有学生质疑:“文中说白杨树都是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为什么我家的白杨树有的却弯着腰?”在一番紧张的思索后,教师结结巴巴地回答道:“可能课本上说的是大杨,你家里栽的是二杨!”学生一头雾水地坐下了。教室里一片嘘声,听课的老师也差点笑出声来。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在于这位教师缺乏教学机智,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课改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犹如战场,风起云涌。学生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反映和个别差异等,使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哪怕教师的备课如何详尽,授课环节的设计如何周密,都难免会碰到种种预想不到的情况。如果授课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处理不当,正常有序的教学双边活动就有可能无法和谐地进行下去。这样,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会损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甚至还会伤及师生感情。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一时的处理不慎,可能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为以后课堂教学的和谐推进埋下了隐患。那么,任课教师该怎样运用教学机智呢?
1、借题发挥,因势导入。
课堂之初遇到偶发事件或不利因素时,教师不得已放弃原定导入方案,镇定、理智地针对课堂情况和学生情绪,抓住偶发事件暗含的契机,借题发挥,因势利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例如:某位教师推门走进教室,正巧教室内一同学向外泼水,水沾湿了教师的衣襟,如这位教师大发雷霆,这堂课接下来的情况可想而知。只见这位教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开了口:“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你们知道我梦见谁了吗?”老师这一句话,把全班同学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化解了,就连泼了老师一身水的同学,也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我梦见贾宝玉和林黛玉了。刚才,我正回味着贾宝玉的唱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知林妹妹没掉下来,我的衣襟却被林妹妹的眼泪洒湿了。”全班同学为之雀跃,该老师顺势一点:“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弱不禁风,爱哭鼻子,爱使性子的女孩,作者就是抓住这些特点来刻画林黛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抓住特点刻画人物……”这位教师从课堂的具体情景入手,寓教学因素于谐趣之中,毫不费力地导入了新课,又巧妙地打破了由于学生紧张而造成的沉闷局面,十分切合当时的学习课题和教学要求。
2、善待错误,适时激励。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堂的创生与开发,教学不是实施计划、教案,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学生犯过失时,教师要及时创造条件,启发诱导,使之感悟。某位教师正讲着课,突然发现一位同学的眼睛离开了老师,离开了黑板,执迷的望着墙壁上某处地方,这位教师并没有以大声斥责来收回学生的心,而是让其他同学先做几道题,然后悄然来到那位同学桌旁,小声问道:“刚才看的什么?”那位同学面上一红说:“老师,您看墙上有只蜘蛛。”老师抬起头来,发现墙壁上有只迅速游走的蜘蛛,再细看,才发现它是围着一个小猎物绕圈,蛛丝越吐越多。这位老师叮嘱道:“你留心数一
下,它一共得绕多少圈。”教师到别的地方去了,那位同学专心的盯着墙壁,一会儿,那位同学举起了手:“老师,蜘蛛一共转了136圈。”老师说:“同学们,我刚才让这位同学认真观察墙壁上一只捕食的蜘蛛。为了俘获一个小猎物,它竞绕了100多圈,多么顽强的毅力啊,如果我们也如这只蜘蛛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探索,效果会怎么样呢?”老师这样处理,既肯定了那位同学的观察细致,维护了他的自尊,又不着痕迹地教育激励了全体同学。3、随机应变,深化认识。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精神情感交流融合的过程。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可以使课堂出现十分轻松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气氛;教学的高潮,也将在这动态的双向统一中得到展现,这正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某位教师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一学生提出“世上真有像愚公这样的人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老师措手不及。无论老师怎么回答,都会陷进这个问题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值得欣慰的是,这位老师镇定自若的让学生思考、讨论:愚公身上的精神是不是每个人身上都有?是不是每个人、每个民族都需要?然后引导:寓言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人物或情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道理服务的。这样处理,自然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
4、把握教态,控制学态。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整合性、过程性、实践性、实效性,呼唤有个性化的迎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创新。高明的教学机智,可以使一堂“事故课”获得“故事课”的意外效果,可使“调皮鬼”的“恶作剧”得以出神入化的处理。如教学魏巍的《我的老师》,讲到“梦里寻师”一节时,老师问:“这能说明什么?”一学生回答:“说明他神经不好,该去精神病医院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位老师并没训斥学生,而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从自身思念亲人的感受入手,体会作者对老师的至深的思念之情。学生情感之门被打开,发言妙语连珠,教室内学习气氛充实而热烈。这种临场应变,适时调整思路的教学机智,远较那些视学生为捣乱,动辄训斥学生的做法要高明的多。
运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机制是围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应变,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一种手段,它必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性和思想性。因此要紧扣课题,围绕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并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不可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否则,只能导致教学目标偏离,甚至导致课堂失控,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教学机智的运用是教育科学的艺术创造,它的内容和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教学机智时一定要端正思想,切不可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出发点,更不可借此哗众取宠。
(3)教学机智必须适度。
列宁说:真理只要向前跨一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因此,教学机智的运用要把握好一个“度”。要富有启发性和可接受性,要抑制无益的激情。那些多余的、过头的、有失分寸的、东拉西扯的“教学机智”,不仅不能激发感情,开启心智,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破坏课堂气氛的和谐,影响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是教学思想问题。
教学机智说到底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长期积累和反复历练的基础上,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眼观全局,灵巧应变,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幽默生动的语言、丰富准确的表情、耐心细致的教育来消除障碍和矛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