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
据考证,端午中“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挂菖蒲佩香囊涂雄黄酒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习俗的起源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如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再如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菖蒲和艾叶都是野生植物,散发着很浓的药香味,可避蚊虫叮咬。端午节时,老成都人家家大门两边都要悬挂菖蒲和艾叶,一边两串。此外,很多老成都人还喜欢将晾干后的菖蒲或艾叶熬水,给娃娃洗澡,避免蚊虫叮咬。
过端午时刚好是初夏,百虫开始频繁活动;尤其在成都,气候潮湿,加上过去的居住条件较差,屋里常有蜈蚣等小虫出没。所以成都人就用中药雄黄兑制雄黄酒,然后用手沾上酒,在小孩额头和耳朵边涂一涂,这样蚊虫就不会叮咬,蜈蚣也不会钻孩子耳朵了。
此外,身上还要佩挂香包。,香包有心形、菱形等,其中含有雄黄,主要也用于驱除蚊虫。
红烧鳝鱼划龙舟抢鸭子
与全国各地的习俗大同小异,老成都人过端午的主要内容有:悬挂菖蒲、艾叶,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在老成都人的心目中,端午节的分量并不亚于中秋节。
每年到端午这天,成都人早早就把午饭吃了。中午饭除了吃咸蛋、粽子外,还有红烧鳝鱼、苋菜,这些都是必吃的。为啥吃红烧鳝鱼?因为这个时节成都的鳝鱼最多,也最便宜。孩子们则最喜欢用苋菜拌饭,拌成颜色红红的“红饭”,别说有好开胃。
吃了午饭,更精彩的节目还在后面,一家人坐着船,去看划龙舟、抢鸭子。
上世纪50年代,划龙船主要在望江楼附近。“船上插满了彩旗,挂满了彩带,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彩船顺江而下,途经状元陀、九眼桥,最后登上望江楼,就可近距离看龙舟表演。一路上,锦江江面漂满彩船,场面壮观。
有时,一些少年干脆就在东门大桥上跳“炸弹”、跳“飞燕”,游泳到九眼桥。5月江水还很凉,一些身体不经冷的,半途就嘴唇发乌坚持不住,只得爬上岸来。
除了划龙船,抢鸭子也是一个重要节目。组织者事先准备好活鸭放入江中,一声令下后,参赛者们就从
四面八方向鸭子扑去,而鸭子则极力逃避追逐。当然,最后谁抢到手的鸭子多,谁就是胜利者。一时间,水中抢鸭子热火朝天,岸上亲朋好友加油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