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1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宝坻区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具有大钟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我镇按照宝坻区教育课程改革的步骤和实施办法,特制定大钟庄镇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在我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探索课程实验的规律和方法,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构建具有大钟特色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奠定基础,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
(二)具体目标
1、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检验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在大钟地区的适用性,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材资源开发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国家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2、构建适应大钟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在完善国家课程的同时,总结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和管理的经验,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总结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的经验,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培训,改进培训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课程意识的干部教师队伍,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师培训体制。
4、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和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大钟学习的现状,建立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
6、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机制。
7、创设全社会(或社区)共同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家长和社区公民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教育改革,积极为课程改革提供条件的和谐环境。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一年级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性实验。对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实施并验证课程设置方案,验证并修订各科课程标准,为国家正式颁发各学科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做好准备。
2、加入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力度。以英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和形体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以逐步加大对选修课的开发与研究为重点,稳步
推进并不断完善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具有大钟特色的课程与教材体系。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小班化教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树立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探索师生平等。
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研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等教学模式,研究充分体现新课程三个基本目标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实现教学的深刻变革。
4、与课程改革同步的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开展学生学业评价研究,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视成长过程,形成不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评价方式。改变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做法,逐步形成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引导分析和反思,激励教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教学水平的教师评价体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学校教学评价办法。
5、在课程改革中提高干部教师素质研究。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改革并不断完善教研和培训工作的内容、方式与方法,探索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为基础,以参与式为重要形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的干部教师培训模式。
6、适应新课程的学校教学管理研究。新的课程设置,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的实施,将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学校将从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教师将从教材使用者成为教材完善者,由此带来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等新问题,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解决方法,因此课程改革过程也是学校建立与现代教育观念相适应的、着眼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新的管理体制的过程。
三、实验的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管理。
组长:田德久
副组长:陈庆英、齐德山、曹锡英
组员:郑云兴、岳树明、郑春雨、程国兴、刘文奇、刘建东、芮义、、常贺平、陈维康、马少跃。
2、加强过程管理。
统计、积累新课程改革执行标准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每月进行实验情况总结,每学期总结出阶段性实验成果等。
3、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研究、交流制度。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每两周组织一次课程改革实验的专题教研活动。年级组、备课组、每周实行集体备课研究制。
4、加强宣传,扩大参与面,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机制,积极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宣传,让社会了解、关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讨论课程改革,倾听社会各界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各方面的参考。
5、制订并实施实验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
实行实验教师持证上岗,对课程改革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学习出勤有记录、教学情况有反馈、实验成果有评价。
6、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
通过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理论讲座,开设课程改革专题教学研究活动,组织骨干实验教师赴其他课程改革实验区参观学习,开辟课程改革网站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四、实验步骤
本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1)起草实验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呈报实验方案。
(2)成立组织机构。
(3)广泛宣传,开展新课程实验的社会动员,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
(4)组建实验队伍,制定培训计划,对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研员和实验年级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的通识与专业培训。
(5)实验教师熟悉新课程标准,通读新教材,集体备课。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一20XX年12月)
(1)小学一年级各学科全面及时地进入新课程标准的试用和新教材的试教。
(2)邀请课程专家,针对新课程和新教材实验进行系列专题讲座和针对性的指导。
(3)每月组织一次实验教师的研讨会
(4)及时检测、记录、反映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验的情况。
(5)深入开展新教材的'教与学、新标准及新教材与学生认知规律等研究。
(6)每学年组织一次阶段性实验成果评估和展示活动。
3,实验测计及总结推广阶段
(1)完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验报告,提出完善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2)总结实验区教学改革、区域课程管理改革和教师培训的经验,展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各项教学研究成果和科研成果。
(3)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构建新课程体系下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劳动技能教育)的研究结果和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五、实验的成果形式
1、实验报告。
2、校本课程教材的形成。
3、新课程相关教辅资料(教学改革案例,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及策略,音像、CAI、教具、学具等)。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3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