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时间:2015-03-05 07:22: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一)

  技巧一:不想去的学校别报

  每年中考录取结束后,都有被某所学校或择校档录取的考生后悔,有的考生以无力支付3万元的省重点择校费为由,要求重新录取。专家提醒考生,如不想被某种招生形式录取,就不要填报。

  考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应考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根据模拟考试成绩,结合所在学校近几年的升学情况,预测自己在全校、全区所处的相应位置。同时要清楚录取办法,今年沈阳市仍按照考生志愿顺序和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分分清”录取。各类中等学校都设有多个志愿栏,考生要充分利用志愿栏设置情况,在填报同一种招生形式的多个志愿时,要拉开各志愿间的档次,形成一定梯度。考生还应了解录取顺序,考生如被上一种招生形式录取,就不能再参加下一种招生形式的录取。

  技巧二:“指标到校”计划最好别浪费

  目前,沈阳市省级重点高中指标到校计划占到公费生计划的70%(省实验、二中、东北育才没有指标到校计划),占学校全部招生计划总数的49%。

  专家提醒考生,指标到校只有一个志愿栏,而且是公费生计划,考生最好要填上。事实证明,一些学校指标到校录取分数要低于该校择校生分数,也就是说,填报了指标到校的考生,可能以低分被公费计划录取,而高分却没填报指标到校计划的考生,却要花3万元到同一所学校择校。当然,如果考生非常想考取某所重点高中,而指标到校又没有该学校,就只有空下该志愿栏了,但这需要考生有足够的心理及经济承受力作支撑。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二)

  高考志愿如何才能填得好、报得巧呢?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十要十不要”

  要重视抓早,不要轻视赶晚

  很多家长考生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几天就能搞定。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以本科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

  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吃透、读懂、弄通,需要掌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简称校线),并测算出当年大致的校线,等等。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因此,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高考志愿填报,早作准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要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其实这是很不合适的。

  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

  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要有理有据,不要凭想当然

  高考志愿填报是关系考生命运和前途的终身大事,可现实中还有些考生及家长跟着感觉走,仅凭想当然、靠道听途说就完成了志愿填报。

  那应该怎样选择学校呢?

  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全面客观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其次,要从学校的内涵上去识别大学。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和课程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况怎样?等等。

  因为文理均衡可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是职能部门对学科的认可度,院士、长江学者、教授的水平和数量是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就业率高、就业层次和就业地域这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去向。

  要量体裁衣,不要只追名校

  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历来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可是,有些考生认为自己平时成绩或高考考分较高,就放出豪言或暗自打算非某某名牌大学不上。

  如果说这仅仅是他学习上的追求目标,那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依然如此,就不可取了。要使高考志愿填报成功,要把握两个竞争实力,做到恰如其分。

  第一个是由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考分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其他情况等组成的自身竞争实力。无论哪个要素出现了缺陷,都会影响考生的整体竞争实力。

  第二个是学校的竞争实力。这虽然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但是以综合排名为基础的,最终会反映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

  其核心是在掌握学校3—5年的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再准确判断并预测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线。

  要分批填报,不要孤注一掷

  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了1所或者2所学校。我国的现行招生政策是,前一批次的落榜一般不会影响后一批次的录取,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所填报的志愿。提前批次录取的最大好处是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但不利因素是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不太多,招生专业的选择范围较窄,在大城市的高校不多,重点院校较少。

  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彻了再报,对于本科第一、二、三批的考生,尤其是第一批次的考生,一定要知道“不报白不报,报了不白报”的招生录取规则。对于后续批次志愿,如果你不报,就浪费了一次或几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

  高招报考中出乎考生与家长意料之外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就一定会在第一批次录取,而忽略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以选校为主,不要过于看重地点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切不可人云亦云,别人报什么你也报什么。

  大家都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要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

  自身竞争力很强的考生,当然可以选择报考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和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但这毕竟只是每年考生中很少的一部分。

  其他广大考生,则应将报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在志愿填报中更加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水平。

  要综合分析,不要偏听偏信

  现在是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多,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可能会变成坏事。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对于政策信息,不论国家的、当地的,还是高校的政策,一般不需要辨真伪,只要好好研究、读通、弄懂就行;对于学校和专业信息,关键在于既了解静态的历史数据,又把握动态的现实变化;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信息,需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尤其要学会综合分析,切不可偏听偏信。

  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险搏高

  许多考生及家长名校情结很重,他们大多愿意“分尽其用,用在选校上”。对这种填报志愿不留余地的做法,笔者并不认同。

  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调档?能否录取?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故而要一矢中的。如果你冒险搏高,不留余地,就会导致风险很大。

  反之,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这样一来,不仅留有余地,降低了风险,还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专业。

  要跟着招生章程走,不要跟着感觉走

  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而应该跟着招生章程走。因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考生应该依据高校的招生章程来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

  去年浙江省有一位考生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由于他没有看招生章程,有关每门单科分数应及格的要求不知道,结果他总分达到录取要求,还超了1分,可是语文没及格,最后被退档了。

  如何跟着招生章程走呢?最好是用高校的招生章程来指导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即指导性填报,如达不到高标准也应做到低要求,即把关性填报。

  要抓住关键,也不要忽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抓住关键、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细节。有时候因为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导致全盘皆输。

  比如,有的考生及家长看招生计划时,很重视招

多少人,却往往忽略了看学费多少,结果虽然被录取了,却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不能上学;

  网上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的人把设置的密码忘了,造成了许多麻烦,甚至严重影响了志愿填报;

  有的人把学校的代码和专业的代码混淆了,把这个学校和那个学校的代码混淆了,这很有可能导致上线落选、高分低录,甚至是高分不录。

  这些细小的事情,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千万不能忽视。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