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寄朗之赏析白居易

时间:2017-07-08 02:32: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偶作寄朗之赏析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是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偶作寄朗之赏析白居易,一起来看看吧。

  偶作寄朗之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排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浓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歧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注释

  历:经过了的。

  无如:不如,比不上。

  及:达到。

  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安闲:安静清闲;安逸舒适。

  分司:唐宋制度,中央之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任务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有实权外,其他分司多用以优待退闲之官,并无实权。又清制,“盐运使”下设“分司”,属运同、运副或运判管领。

  致仕:辞去官职。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

  欣然:喜悦貌。

  仰:尊敬仰慕。

  斗: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醲:味浓烈的酒。

  里巷:街巷。

  都门:京都城门。

  岐:岐山,在中国陕西省。

  雀罗: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

  鹤氅:泛指一般外套。

  译文

  回想为官时的日子,没有比做刺史时更快意舒畅了。

  欢乐的接待来访的宾客,妻儿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自从来到东都以后,生活清闲更胜从前。

  做分司时清闲的生活胜过刺史,辞去官职后生活清闲胜过分司。

  更不说是在这偏远的家乡,能收到你的书信非常欣喜。

  仰慕你的大名就像与你相识已久,一起做乐曲就像是新得的知己。

  下雪时就先到朗之家里拜访,不是花开时节不相约。

  边畅饮着自己酿造的美酒,边细细品味所作的诗句。

  作为邻里已来往无数遍,在那京都城门也已分别五次。

  翘首以盼你的'来信,书信到时方能舒展眉头。

  槐亭院中已满是落叶,竹阁池中的水也结满冰霜。

  门庭冷落无处询问讯息,只得放弃追问。

  身体病痛增多,容貌与体力也在逐渐衰退。

  虽已年老记忆减退,但你我间那些相处场景仍历历在目从未忘却。

  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偶作寄朗之》,没查到确凿的写作年代。但从诗的内容可以分析得出。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白居易作刺史,有三次。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在忠州几个月刺史。时看47岁。

  唐穆宗长庆二年到长庆四年(公元822年-82

4)任杭州刺史。这是在51-53岁时。

  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825-826)苏州刺史。54-55岁。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春,公以病免官,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是年生子阿崔。年58岁。

  大和四年(830)十二月授河南尹。年59岁

  大和五年(831年)公为河南尹,封公为晋阳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是年公子阿崔亡。

  根据上面的分析,几个同时符合“历想..刺史”、“东都后..安闲”、“妻儿”这几个条件,白居易写《偶作寄朗之》是在大和四年,五十九岁时。

  朗之是谁?

  是与白居易同时的皇甫朗之。叫皇甫曙,字朗之,时任河南少尹。进士出身,有一首诗存世。

  白居易和皇甫朗之的关系,他自己在《醉吟先生传》中说:“...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皇甫朗之可能还是白居易的亲家。

  白居易没有儿子(阿崔早夭),乃立弟弟白从简的儿子景受为嗣。

  为何要写这首诗?

  你已经知道了,他们是好朋友。诗酒唱和是很平常的事。白居易写给皇甫朗之的诗还有好几首。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白居易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29岁,进士及第。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

偶作寄朗之赏析白居易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