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整体感悟
----《小珊迪》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小珊迪》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男孩为了一便士卖掉一盒火柴而苦苦哀求,又为了急着送还先生的零钱而被马车撞了,悲惨死去的故事。故事生动感人,以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适于朗读训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感悟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
会,读中感悟。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小珊迪的可怜,感悟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出示了“美丽、金钱、机智、诚信、荣誉、健康”等词语,说:“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朋友,如果现在只允许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伴随你的一生,你喜欢那一位?”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和理由,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一个外国的小朋友,他叫小珊迪,(板书:小珊迪)认识了他之后,就会知道答案了。”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惑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对小珊迪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小珊迪是个怎么样的孩子?为什么在他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出示:小珊迪是个的孩子。学生交流了初读后的感受,经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总结为两点(教师板书):小珊迪有着苦难的童年(可怜)和美好的人品(纯洁、善良、诚实、守信)。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小珊迪是个怎样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