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初三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
初三总复习计划
到了初三,大部分同学都会有明显的感觉,压力变得很大。这里的压力,不只是生活上、心理上的压力,主要还是学习上的压力。
在初三的学习中,知识量比以前多了,难度比以前大了,课时比以前多了,有些同学一下子难以适应,于是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学习情绪。
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全面梳理,构建知识网络,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做到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能力综合化。回归课本,重视教材,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分知识块复习、注重落实,并对题型、图形、解题思路与方法归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注意在每一个知识块复习后,一定要及时检测。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多采用变式教学,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随时收集、整理训练中的错误,形成一个错题集,加强印象。
说的好抽象啊,下面以上游生、中游生、下游生为例来一一说明。
上游生:
1.搭建知识框架,知识模块化,以例年真题的压轴题为模版,展开知识点的剖析,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的举一反三
2.动点动面动线的综合讲解,把动点定点化
3.基础题的练习加强时间和准确率训练,每节课进行二十分钟的限时训练
4.每个星期要保证一道压轴题目的训练,并且让孩子自己去分析试题,说出考点,总结方法,两个星期让孩子整理一次错题
5.一周一个统计和概率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训练(在家练习),写出完整的步骤,保证孩子能重视这类题型
6.每周自己去找一个阅读理解性的题目去分析,找到做阅读理解性题型的方法,拿到满分。
中游生:
1.这类孩子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孩子遇到中等难度偏上的题型不知道从何下手,尤其是中考最后三道题的最后一问或者最后两问,甚至是出现最后一题阅读理解性的题型读不懂的情况,在平时要有意识的去帮助孩子整理知识框架,归纳总结思想方法,帮助孩子去分析题型,克服畏难情绪。
2.基础题的练习加强时间和准确率训练,每节课进行二十分钟的限时训练。
3.一周一个统计和概率以及圆的训练(在家练习),写出完整的步骤,保证孩子在步骤上不扣分,两周进行一次错题整理。
4.在课上严格要求孩子去审题,尽量说出每道题的考点,补全孩子的考点,并且讲解注意点和知识陷阱,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的知识的不完善在什么地方补全。
5.及时和孩子的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帮助孩子纾解压力,保持好的状态。
6.两周老师自己出卷模拟一次,让孩子知道自己现在的程度,以及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及时的完善。
下游生:
1.坚持计算训练。每天坚持3-5到计算训练。保证代数方面的正确率
2.每周进行一次二十分钟的限时训练(老师要自己挑出一些适合孩子训练的题型)
3.每周一个统计和概率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训练(在家训练),如果发现步骤有问题,及时的纠正孩子,并且保证这种训练的状态直到中考。
4.注意对常用计算(不仅指实数的加减和解方程(组),还包括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各类线段、弧长、角度、面积、正弦余弦等内容)技巧的归纳总结比如正弦值如是五分之三,余弦便是五分之四等,以提升计算速度
5.只要孩子有一些方面的转变要及时的鼓励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6.每周进行一次错题整理,并且两周进行一次错题回顾
7.帮助孩子归纳总结中等难度的题目怎么去突破,让孩子建立一些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对数学有点兴趣。
8.在考前帮助孩子去总结一些考试的方法,如填空和选择遇到不会的怎么去想等。
初三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2010年山西中考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3月30日-5月15日完成)
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具体做法是:师生每人全套初中数学教材经常带在身边备用,对各章节按《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应用》、《图形与几何初步》、《图形与变换》、《图形与证明》、《概率及统计初步》这七个单元进行系统复习,资料的选取以《中考密码》为主。
在每一个单元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每复习一个单元,要进行单元过关测试,及时总结得与失,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
(1)首先,必须人人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去说、去做,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3)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5月16日-6月6日完成)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填空专项训练”、“选择专项训练”、“解答题专项训练并且穿插综合题训练”,比如:“方程型综合问题”、“不等式应用题”、“应用性的函数题”、“几何综合问题”、“统计类的应用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解题”、“方案设计题”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选题:精心编排各省市中考题,进行训练。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
(1)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2)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
(3)综合题点题教学过程中,“点”—要点中要害;“透”—要让学生透彻理解,及时总结。一定要把思路与方法教给学生,同时教师要评析到位,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分析,弄清错误原因,清楚自己薄弱环节,熟悉一般分析思路,并与学生一起深入研讨。
第三
阶段:综合训练(6月6日-6月18日完成)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近几年山西省及其它各省市中考试题、我校正在使用的《中考密码》以及其它参考资料中的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3)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
(4)立足一个“透”字。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
(5)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总之,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初三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进入全县前五名。
三、方法与措施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
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全面复习(4月上旬——5月上旬):全面复习基本篇目和语文知识;二、查漏补缺(5月上旬——5月中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三、重点突破(5月中旬——5月下旬):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四、总结检测(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初三总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