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写秋天的散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于写秋天的散文篇一
闻着野菊的芬芳,从落叶缤纷的小道来到一望无际的田头,看着沉甸甸平展展黄灿灿的稻穗,我忽然感到秋天真的已经来了。
天高气爽,白云如絮;地阔天远,沃野如海……我陶醉于秋景之中,不由得心旷神怡,由衷地感叹:秋景新,秋色美,秋情四溢,秋韵无限……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充实的季节,也是淡泊、宁静、惹人相思的季节。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经历了夏天的繁华茂盛,不再以受人赞美为荣,不再以受人宠爱为乐,默默地奉献、默默地充实、默默地接纳人类的愁思、默默地归依大地准备经受寒冬的洗礼。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有“桂子日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桂花。有“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秋菊……纵然是凋零的花草,枯败的枝叶也不失为一种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它们旋舞着,以轻盈的姿态拥抱大地,飘落于泥土以求与世无争的豁达与解脱。枝头也好,泥土也罢,都是一种归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泥土更护花”。暂时的沉默,为了更绚丽的春天,却孕育着无限希望与生机。
秋是最善变的。一会儿“秋高气爽”,一会儿“秋云不雨常阴”,一会儿“巴山夜雨涨秋池”。所以芦花一入秋便白了;心头一有秋,便愁了。
秋天,最易让人触景生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志远,以自己对秋季的感受用了寥寥28个字,把秋天的感觉推向极致。可是透过他生活的背景,也许能够发现他孤独的端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后裔们,给孔子的故乡拉起了专制集权的黑幕,人分十等,列第八等的是娼妓,九等的就是如马致远一样的儒生了。他在孤独的流浪生涯中,留给后世的,是一部哀怨的戏剧《汉宫秋》和这一首精致的《秋思》。他那时的世界,可能没有春夏季,只有带霜的秋天。
秋天的性格是桀骜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青年才俊王勃,
早在《滕王阁序》之前就以其独树一帜的不羁诗风蜚声朝野,想那个秋天,身处上流社会的意气书生,吟唱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赴蜀上任的杜少府送别,是何等的洒脱放达。然而,怀抱着年轻岁月的激情与放荡,嘻笑怒骂里,却开罪了元勋国戚。王勃在度过一段屈辱的牢狱时光后,远离了那个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重阳节的滕王阁上,细听过渔舟唱晚,远眺过雁阵惊寒,二十六岁的王勃,写下了恢弘的绝唱。谜一样的王勃,留给秋的,是一朵桀骜的浪花。秋天,《红楼梦》中有林黛玉一首诗:“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关于写秋天的散文篇二
我喜欢的秋天是多彩缤纷的。有细雨、有红叶、有雾里朦胧的幻想。俗语道:一叶知秋。的确当秋天来临时,果子熟了,树叶黄了,小草也枯了。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姹紫嫣红,万里亮彩!
我个人很喜欢秋天的早晨。如果运气好,隐身于雾中可以独自体会这静谧的早晨。当那白白的霞霜,挂上叶子时,感觉毛绒绒的。那时,柿子好像少女的脸蛋羞红了脸,大地也换了新装。当太阳出来后,到处都晶莹剔透,闪闪发亮,熠熠生辉!当一阵微风拂来,怎一个凉字了得,也爽不是吗?秋风瑟瑟,简直是一种享受。当雾慢慢散开,千里缤纷,万里飘!整个美景尽够你享用。
提起秋天难免有点萧瑟的感觉。万物虽一显其颜色,却最终还是要凋零。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只有卸掉了残装才会有春天的新生。就像隋唐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荣枯凄凄,犹如古原草也在为他与友人的离别而泣泣落泪。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在这金秋佳节油然而生。多少情生于秋,又多少景让多少人伤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有谁堪摘!”
但话又说回来,借景生情,但具体还得看一个人的心境。陶渊明就不同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是秋,他却闲来采菊、赏秋或小酌一杯。望着南山,看着飞鸟黄昏时结伴归巢,这种恬然自得,超凡脱俗确实是一种境界。
秋天就是这么让人难以理解,美中有萧愁。
[关于写秋天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