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精选8篇)
板书,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相关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
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乐)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
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
(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
3、师小结:
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
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我”买《山海经》)
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
预设:
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 、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
b 、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想象,并指名说)
c 、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
B、“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出示幻灯
a 、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b 、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c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生反馈)
d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生的新的敬意。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出示幻灯
a 、齐读,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
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
(生自由畅说)
c 、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呢?
(善良、纯朴、关心孩子)
d 、朗读指导
e 、师小结:
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长妈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五、情感升华
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1、指导朗读
2、此时你还听到了鲁迅怎样的心里话,请用自己的语言为课文换一种结尾。
(生练笔)
3、小结:
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而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业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1、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
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3、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其他故事。
七、板书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空前敬意 憎恶
不耐烦 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 买《山海经》 怀念
善良、纯朴、热心、关心孩子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于平凡的人物,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表现其人品美。
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透过生活现象,挖掘深刻的主题。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目标:阅读课文,看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哪些材料是详写,哪些材料是略写,体会作者缅怀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一)导入新课
可由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默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情,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写?
2.从本文的题目看,文章可分哪几部分?(可对照《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看出作者对阿长抒发了怎样的怀念之情?
4.作者是怎样引出《山海经》的?
阅读要求:
1.读书前仔细阅读“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及教师提供的“阅读提纲”,抓住本文写作的重点;
2.阅读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圈点出来,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
3.默读时看到有注释的地方,要认真读注释,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扫除阅读障碍。
4.默读时将你最喜欢、最能给你启发和力量的句子标记出来,然后在旁边作批注。
(三)课外作业
要求课外再次阅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复述阿长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由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到本课时的学习。
(二)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1.文章虽然很长,但读完全文后,阿长的形象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将阿长刻画得如此成功?你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哪些写作的启示?
2.我”对阿长的情感,从“憎恶------讨厌-------敬意------怀念”,请同学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开门见山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4.重点段落研读(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a)快速跳读文章,从课文中找出这件事的起迄。
b)“我”为什么想得到《山海经》?文中哪些词语可看出这一点?
c)“我”为什么无法得到《山海经》?
d)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e)当“我”
见到阿长为我买的《山海经》时,“我”为什么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f)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g)阿长为“我”买的《山海经》是什么模样?
h)这么粗拙的书为什么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5.品味语言,体味感情
a)请找出文中最能吸引你的地方,与同桌交流,并说出吸引你的原因。
b)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语句或段落来,体会感情。(如: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第三课时
(一)复述课文,将课后穿插在复述中。
(二)课堂作业:
1.用“情有可原”“莫名其妙”“深不可测”造句。
2.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同义词 ( ) 同义词 ( )
憎恶 麻烦
反义词 ( ) 反义词 ( )
同义词 ( ) 同义词 ( )
顽皮 磨难
反义词 ( ) 反义词 ( )
3.课后练习第三题。
(三)课外作业: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选取一两件事,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如《同桌的你》)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模式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相结合。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不错,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但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山海经>》,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的设定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以及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
3、感悟文中“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爱。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蕴含的“爱”以及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选择
情境教学法。采用学生所喜欢的《真情》节目现场的形式,通过“真情导入-真情感知-真情探讨-真情追问-真情感悟-真情告白-真情总结”的流程教学。
(二)学法引导
分角色合作讨论法。学生扮演节目嘉宾—鲁迅先生、长妈妈,同时又是观众等多重身份。通过探究、讨论、采访,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真情导入——激学习之情
1、(多媒体出示冰灾、地震、捐款、无偿献血等感人场面)
血浓于水,血脉相连,成了我们无私关爱的理由,可是,不是所有的无私都基于血缘的纽带,也不是所有的关爱都需要血脉相连的理由。总有那样一些事,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那样一些人,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2、(课堂以真情栏目的形式出现。主持人---教师;嘉宾鲁迅---部分学生,长妈妈---部分学生;观众---全体学生。)
(二)真情感知——悟文章之情
学生初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
请作为嘉宾鲁迅的部分学生来说。
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真情探讨——知文章之情
学生再读课文,思索。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表现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3、“我”对长妈妈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探究到一定程度时,教师扮演主持人进行采访,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言表达能力。而多角度思考和赋有创意地表达是新课改对学生表达要求的创意之举。
(四)真情追问——感文章之情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请直接向嘉宾提问。
学生自主设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主解决好问题。
可能有的问题有:
1)长妈妈你为什么想着要为迅哥儿买《山海经》;你在买《山海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鲁迅先生你为什么不写自己的妈妈,却要去写一位儿时的保姆呢,难道母亲不比保姆亲吗?
3)长妈妈你为啥元旦要吃福橘,为啥夏天睡觉要摆成“大”字?
4)请问长妈妈,鲁迅小时候听话吗,你喜欢他吗?
......
学生的问题可能很多,通过这种扮演观众和扮演嘉宾的学生互动的形式,能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从而感受鲁迅先生和阿长之间的这份“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爱。
(五)真情感悟——思生活之情
把你感受最深的,像阿长一样富于爱心的人,把那些“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事说出来,让我们用真情体察真情。
理论联系实际,“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就是将学生组织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这个意义上看,组织学生谈谈身边像长妈妈一样富有爱心的人,说说“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事,非常必要。
(同时播放一些感动中国的普通人物和灾难中的一些感人的场面)
(六)真情告白——献心灵之情
请把你最深的感受说出来或唱出来,留在我们的真情节目。
由他人联系到自身,心灵已经被触动的学生发出真情告白,道出爱的誓言,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七)真情总结——筑世界之情
作为真情栏目主持人的教师总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明天”“大爱无言,真情无价,让我们用爱心连系你我,用真情构筑世界”!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真情》节目的形式,学生扮演课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作为节目的嘉宾出现。教师作为主持人有序组织。
课堂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同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仅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难点】
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浓厚感情。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原名___ 。本文选自他的《_____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__ 集。另外他还有小说《______ 》,散文诗集《_____ 》,杂文集《_____ 》。
2、给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惶( )急 憎恶( ) 粗拙( ) 烦琐( ) 惧惮( )
jié( )问 震sǒng( ) jí( )贯 pī( )雳 孤shuāng( )
3、解释下列词语。
惧惮:_________ 震悚:__________
诘问:_________ 惶急:__________
4、初读课文。
①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 “阿长是一个____ 的人 ”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性格等方面说。)
③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怎样?试完成下列题目。
_____ →____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_____
④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后文却写对阿长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这是_______ 的写法。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鲁迅先生一生没有专门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一篇怀念赞美保姆的文章。这位保姆不会识文断字,而且粗俗好事,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实在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可是鲁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位普通的保姆呢?她身上究竟有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作者的心呢?请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课文。
1、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检测预习)
①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事?
②从这些事中,你可以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③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要从文中找相关的句子。
④你知道文中这种写法叫什么吗?
(二)品读课文。
2、再次走进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你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___________ ”这句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方法小结: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悟读课文。
指名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阿长”买《山海经》的部分,思考:
4.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篇6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解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化,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方案B)》。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①: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
A、交待“阿长”的来历;
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
C、她懂得许多规矩;
D、讲“长毛”的故事;
E、给“我”买《山海经》。
问题②(点拨提示内容):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问题③(点拨提示):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笋”式描写里,在由表及里、浅而深的认识过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作者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章的结尾以深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
解说: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在研习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好的现象进行表扬,给予鼓励,对不良现象要明确指出,并要求改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篇7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学习文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具体事件,把握人物性格;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
品味课文,感悟平凡人身上蕴含的人格光辉,让学生树立一种平民意识,懂得珍视自己身边的幸福。
教学媒体:
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他的人生写照。在他创作的人物画廊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而寻常百姓则是他关注的一个重点,通过对他们的刻画,鲁迅先生来感受人间的冷暖,感慨世间的`情谊。今天,便让我们来共同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在鲁迅先生诙谐却又不凡深沉的诉说中阿长的平凡与伟大。
二、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哪些?从这些事情中你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思考品味:
1、以上事件哪些是反映出我对阿长的“敬”,哪些事件反映出我对阿长的“厌”?
2、在课文当中,我对阿长的敬与厌是柔和在一起的,你认为那种感情占了主导的地位?这种创作手法是?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3、放录音,学生听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口头表达出来。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阿长和<山海经>》是一篇叙事散文,文中鲁迅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回忆了他儿时的保姆——长妈妈,表现了对她深厚真挚的怀念,同时也寄予了对中国没有文化又愚昧善良的劳动人民妇女的同情。这篇散文语言朴实,含而不露,幽默的调侃下蕴含着对阿长善良淳朴品格的赞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这幽默批判下的亲厚情感。
【学情分析】教学的起点
学生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愿意读。
学生能读懂文章的故事,感知到鲁迅对于长妈妈的怀念。
学生对于“审醜”的散文不大了解,不能很好把握长妈妈粗俗愚昧和善良淳朴之间的矛盾和统一。
【教学目标】教学的终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思考,获得自己的见解,运用合作探究,课堂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最终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运用圈点批注法细读课文,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把握和分析,加深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对于“审醜”的散文有粗浅的了解,初步学习用还原的方法深入解读课文。
学会从日常小事中体会熟悉的人的美好品质,发现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
【教学策略】
探究法
对话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回忆如果让你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你会写谁呢?鲁迅先生的记忆中也有对他重要的人,重要的事,他把这些记忆中的花瓣集合集合起来,编了一本书,叫《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读的《阿长和山海经》就是其中之一。
切题导入
阿长山海经 为什么以一个人和一本书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二者对于作者又有怎样的意义?
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已经是个好题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你是否喜欢这篇文章?
你是否喜欢长妈妈这个人?
作者喜欢她吗?少年时代的我,对长妈妈是什么样的感情?(到底是轻视还是敬佩?)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再次阅读课文,圈点批注
把“我”对长妈妈的观感发展和变化的关键词找出来。
为什么不写长妈妈的外貌,却大费笔墨写她的名字?
2、小组探究
3、全班讨论
问题1:
第一阶段:一般印象
不佩服、最讨厌、无法可想(读一读这一段,用还原法,说话时&没有礼貌、没有文化、不够文明;睡觉时&不够称职,跟她说她又听不懂)
第二阶段:矛盾加深
磨难(信念、冰冷的福橘&迷信,对生活只期望“顺顺溜溜”,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的一句话上)
第三阶段:一个转折
特别的敬意、伟大的神力(讲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我们怎么评价这个故事荒谬—但是年少的我听得非常认真,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我不怕,因为我不是门房,不掳了她去,因为她不是门房,又不好看,听说她能让大炮爆炸,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觉得占领全床也是应该的。越是讲得荒谬,越是听得当真,这就有点幽默了。有一个问题:阿长觉得这荒谬吗?成年的鲁迅呢?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写这个事呢?调侃,温和地讽刺)
怨恨(谋死了我的隐鼠)
第四阶段:又一个大的转折
空前的敬意(没有反语调侃的意思,非常感动)
那么总结一下,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呢?
没有文化,愚昧迷信然而淳朴善良,真心关爱孩子
作者对她是怀念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她写醜呢?为什么不美化她?
插入讲:审美的散文之外,有审“醜”的散文,醜的意思是不好看,不美,但这不美之下,又潜藏又美的情感。(举例灰太狼)在作者幽默的调侃下,生动的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深厚的情感蕴含在我们心中了。
问题2:
为了交代阿长的名字,居然用了两大段,是不是太繁琐了?鲁迅不是说,写好了文章后至少要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东西删去吗?
用还原法:正常情况下,可以把他人的名字安在自己头上么?什么样的人会允许他人这样做?社会地位卑微的,不被尊重的。(哀其不幸)
长妈妈是一个典型代表,鲁迅借长妈妈,也表达了对旧社会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的劳动妇女的同情。(又有温和的讽刺)
四、结语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长妈妈睡觉时候的“大”字,不辞劳苦给我买《三哼经》的形象留驻在了我们心中,人无完人,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同时具有毛病和美德的平凡人,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你们一定也写出这样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