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上禅堂
九华山上禅堂
上禅堂,原名“景德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国师徒弟宗衍重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住持僧忝石扩建观音殿。王文僖公赠额“秀观云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初年(1862年)住持僧开泰募款重建。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由清镛禅师续建万佛楼。1925年住持僧霞光,因其慈善有功,倪前知事赠额“佛国元勋”。1928年住持僧志芳重修大殿,安单接众,遂成为与百岁宫、东崖禅寺、祗园寺、甘露寺、莲花寺、乐善寺等九华山七大丛林之一。1933年再修大殿。1944一1953年达隆。则霞、安慧先后任住持。1957年因僧人不慎失火,观音殿部分毁于火灾。1987年重修,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上禅堂,位于神光岭的半山腰上。云树映带,泉水萦绕。
它座北朝南,其山门却在东山墙,与众不同。前有照壁一通,宛若平台小院隔离市井,十分清幽、秀丽。古人游上禅,称其有三最:“九华香火甲天下,唯上禅堂最贫;风景唯上禅堂最佳;院宇唯上禅堂为最丽”,深得文人雅士喜爱。
山门上接一披间,即弥勒殿。弥勒坐像,法身不甚大。佛龛旁悬挂一口黄铜大钟,重千余斤,铸造精致,周围钟口上的佛像凸出钟面,面目传神,栩栩如生。大雄宝殿由两厅堂并连,四落水屋顶,有天井。高10米,宽14米,进深加大,为28.5米。正殿释迦、观音、地藏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佛像均是生漆夹纻制作,金碧辉煌。正殿横梁屋有三层浮雕:有群臣在庙堂议事,有将军在马上作战,一组组人物故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大殿南对韦驮殿;韦驮殿后是三层楼阁的客房。虽是同一建筑,但如同布置在三级台阶上,第一级大雄宝殿比韦驮殿高0.7米,第二级韦驮殿则比客房高出5.5米。
而客房与韦驮殿同一水平线下为一个楼层,其上两个楼层高10米。
殿旁有金沙泉,泉水盈瓯,四时不竭。泉上岩石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为唐诗人李白手书。字体肥厚,笔边遒劲,结构和神韵,近似颜平原,李白楷书遗墨不多,无法考证。泉边有金钱树一株,为九华三宝——金钱树、娃娃鱼、叮当鸟之一。 金钱树,在祗园寺和上禅堂各存一棵。树林挺直,干黑叶青,春天长出青翠的长叶,夏时枝上又长出细条,好象一串金钱,或二三枚一
串,或五六枚一串,最多的达十几枚一串。到了秋天,钱串由青变黄挂满树干,故称金钱树。上禅堂这棵金钱树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扶杖沽酒杖头挂着酒钱,高山没有酒肆,于是用天池的水就地酿酒。他将手杖植于金沙泉边,不料手杖竟长成枝叶扶疏的金钱树,铜线也变成树叶,到秋后金光闪闪,宛若铜钱,故又叫太白钱。这种树在外山很少见,九华山也不多,所以称九华一宝。 娃娃鱼,又名水鼠,生活在水涧、水田中。这种鱼长不过二、三寸,虎头蛇尾,红肚黑须,游动时靠四足划水,神态很象婴儿爬行,故称娃娃鱼。其实它不是鱼类,而是叫做大鲵的两栖动物,肉味鲜美。它还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是治疗痴疾的`良药。娃娃鱼喜静,怕光,适宜在20℃左右的水温里生活,白天多在岩洞和石缝里,晚上出洞觅食,嬉戏水中。每逢春秋季节,常爬到陆地上觅食蛙、蟹和蚯蚓。它的消化能力极强,蟹壳甚至石头入肚都能消化。它行动迟缓,往往被挤压在一起任人捕捉。娃娃鱼是稀有动物,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只准在国际上作文化交流,不得自行出口和食用。九华山的娃娃鱼,外地少有,故亦称九华一宝。
叮当鸟,又名捣药鸟。这种鸟经常在春夏之夜,于深山密林中发出叮当、叮当的独鸣,宛如仙翁捣药之声。此鸟羽毛丰艳,犹如金雀,其声清脆悦耳.极罕见。游人在夜深人静时,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后人有诗赞誉此鸟:“江南一岳占青阳,多少神仙此地藏。闻说仙翁捣药处。鸟声依旧克叮当。” 上禅堂,林泉衬托,庙宇华丽,又有宝树名泉可供游人欣赏、品尝,令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清代音韵学家周山门曾有《咏上禅堂七律一首》赞曰:“禅堂玲或巧构思,九华一曲擅幽奇。轩环水石屏之面,窗展云山画四时。钱树落花仙买酒,金沙涵月佛咏诗。此间好借维摩塌,染笔挥琴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