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罕巴格乡
加罕巴格乡
加罕巴格乡(加罕巴格乡)
位于墨玉县南部,乡政府驻地加罕巴格乡巴扎,距离县城9公里 ,北靠喀拉喀什镇,东临喀拉喀什大河,南接昆仑山前戈壁,西与阿克萨拉依乡、托乎拉乡为邻。地域为东经79°41′-79°44 ′,北纬 37°06 ′— 37 °15 ′。东西宽5公里 ,南北长22公里 ,面积约为 60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7123 亩,人均占有耕地 1.24 亩。下辖 20 个行政村, 90个村民小组。全乡有居民户5709户,总人口 22106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437 人,农业人口21669人。全乡人口中维吾尔族22098人,占总人口的 99.96% ,汉族 8 人,占总人口的 0.04% ,有柏油路通往县城。
目录 简介 沿革 林果业 畜牧业 收缩展开 简介加汗巴格乡位于县城南部,乡政府驻地加汗巴格乡巴扎,距离县城9千米,北靠墨玉镇、托胡拉乡;东临喀拉喀什河;南接昆仑山前戈壁;西与阿克萨拉依乡为邻。地域为东经79。41′~79。44′,北纬37。06′~37。15′,东西宽5千米,南北长22千米,总面积为45平方千米。全乡耕地面积27064亩,人均占有耕地1.19亩。
沿革加汗巴格乡清末属巴拉木苏明辖境,20世纪30年代前后属上巴拉木苏明辖境,40年代属墨玉第一区大拉西坎村、西不拉村范围。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墨玉大有乡和育德乡范围。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为墩大拉司坎乡、大拉司坎乡、艾西克拉乡、西塔其乡、艾力西拜西乡范围。合作化后属猛进公社和上游公社辖境。1962年前后属前进公社和上游公社辖境。1978年后属阿克
萨拉依公社和托胡拉公社辖境。1984年12月社改乡时,将原阿克萨拉依公社的16个大队和托胡拉公社的4个大队划出,成立加汗巴格乡,同时建立中共加汗巴格乡委员会。2006年,辖16个乡直单位,20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6041户(农业户5962户,非农业户79户),23371人(女11499人),其中维吾尔族23344人,占总人口99.88%,汉族27人,占总人口的0.12%。 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4475.0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772.39万元,占总产值的.84.30%;第二产业223.86万元,占总产值的5.00%:第三产业478.82万元,占总产值的10.70%。2006年人均收入1376.85元。全乡粮食播种面积33300亩,单产482.04千克,总产16052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9700亩,单产435.67千克,总产4226吨;玉米播种面积8800亩,单产503.41千克,总产4430吨;水稻播种面积14800亩,单产499.73千克,总产7396吨。年末牲畜存栏40160头(只)。 2006年,农村固定电话用户89户。 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7人。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1418人,教师90人;小学12所,在校学生3084人,教师133人。2006年教育基建投资30.39万元。年末广播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图书室23个,各类图书2万本,有文化活动室6个。卫生院1所,拥有医务人员23人,病床40张。 2006年,安居工程投资267.41万元,完成建筑面积67390平方米。 特色产业:水稻、核桃、大蒜。 林果业加罕巴格乡大力实施“退桑栽果”战略,积极推广林粮兼作的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建成了桃、杏、核桃三个优质林果带,引进优质品种进行改良嫁接。 2003 年,全乡林地面积 11555 亩,其中用材林 740 亩,防护林 460 亩,薪炭林 800 亩,经济林 9555 亩。经济林中,水果占 5875 亩(葡萄 1500 亩,桃子 2765 亩,杏子 1395 亩,石榴 15 亩,其它 200 亩),核桃 3680 亩。庭院改造 1290 户, 1032 亩。完成核桃品种改良 800 亩,杏树品种改良 1395 亩,人均拥有果树 16 株。 2003 年林果业人均收入 89.9 元。占全乡人均收入的 9.24%.
畜牧业畜牧业是加罕巴格乡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加罕巴格乡以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实行饲草喂养的科学养殖模式,提出了以大畜育肥、良种繁育和家禽养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养牛、羊等牲畜和养鸡、鸭、鸽、鹅等家禽养殖。 2001 年该乡利用扶贫资金,从甘肃购买了优质西蒙塔尔牛 60 头,改进牛的品种;改造和新建棚圈,发展立体式养殖格局,推广人工冷配技术。 2003 年底,全乡牲畜存栏 32668 头(只),人均占有牲畜 1.5 头(只),比 1984 年翻一番。其中大畜存栏 6856 头(匹),占畜牧存栏总数的 20.99% ;小畜存栏 25812 只,占畜牧存栏总数的 79.01% 。家禽养殖总数为 69699 只,其中鹅 10570 只,鸡 22925 只,鸭 18928 只,鸽子 17276 只。畜牧大户 39 个,改造、新建棚圈 1001 个,黄牛冷配站 2 个,牛品种改良 1100 头。 2003 年畜牧业人均收入 131.3 元,占全乡人均收入的 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