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危及了教育的尊严作者:罗祖兵
教育的尊严是指教育拥有的不容侵犯的尊贵的地位与身份,它来源于教育能按其内在规定性不受干扰地对学生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当教育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按其内在规定性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时,其尊严就受到了威胁。教育正在失去尊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国外,正如美国学者霍金斯所说:"多年以来,普通人(尤其是政客和商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教育专家。教育实践的方式逾来逾受到来自四方八面的批评,接受改造和进行实验。"国内同样存在这种情况。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曾指出:"最近几年,社会上对教育的批评可谓不绝于耳,包括教育的质量,教育发展的模式、速度,教育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教育中存在的腐败,教育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态度,学校的招生与就业,以及教育的管理,等等。"
当然,这不是说教育不应该遭受批评,教育作为一种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恰当的批评有利于教育自身的进步。然而,当任何人--了解教育和不了解教育的,受过教育的和没有受教育的,热爱教育的和鄙夷教育的等等--对教育都"有话要说"时,都在危及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规范时,教育就失去了尊严。也许有人会说,教育整体上是好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教育整体上是好的就对危及教育尊严的行为与现象视而不见、坐而不管,因为那样只会使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那么,是谁危及了教育的尊严?在此,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
学生危及了教育的尊严。
说学生危及了教育的尊严,也许难以让人置信,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相对于教育者,其力量不足以危及教育的尊严。然而,这只是理论推导的结果。在现实中,经常有学生向教育和教育者发出挑战,其中许多挑战直接威胁到教育的尊严。一位小学教师曾对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正准备教育她班上一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学生时,那学生却先发制人:"王老师,你批评我啊!你要是批评我了,我就去告状,说你伤了我的自尊,说你侮辱我人格…"该老师听过后,无计可施。
出现这些情况,不能不说教师也可能存在问题,但总体上看,不是因为教师软弱和无原则,而是因为部分学生太自以为是了,还因为教育中的一些制度设计太让教师无奈了。当今,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强调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强调学生的个性与主体地位。这种思路是对的,但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时,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做法,其结果是不要说惩罚学生,甚至连正常的批评教育都进行不下去了,弄不好就"伤了"学生的自尊。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许多中小学都成了保育园,只要保证学生在学校不出事就行了,能不能受到教育不是关键问题。在非理性地强调学生人格与尊严的情况下,学生的过激表现只会使教育者心惊胆战,使教育丧失尊严。
家长危及了教育的尊严。
家长既关心孩子,也关心教育,他们如何危及教育的尊严?是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心,但当其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来关心孩子的教育时,就危及了教育的尊严。
据报道,曾有家长组织了一批人到学校将老师揍了一顿,原因是其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有的家长动不动就到学校索赔,原因也是老师"伤害"了其孩子的自尊心;还有家长自从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不管了,认为上学后的所有事都是学校的事。家长的这些对教育的非理性的关注和干预,实际上是在危及教育的尊严。他们最后伤害的不仅是教育,而且还有孩子。家长危及教育的尊严,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当然也不否认存在其他动机。当今,许多家长缺乏起码的教育常识,他们不懂得教育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的使命,而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他们不懂得教育是知识、品德、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他们不懂得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短期内无法取得实效。由于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是教育的消费者,有权对产品质量提出质疑。然而,一些家长评判教育质量的标准通常是偏颇的、非理性的。当他们仅凭自己的激情对教育指手画脚时,教育就难以维护其尊严。
教师危及了教育的尊严。
教育的尊严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尊严。既然这样,教师如何忍心危及自己的尊严呢?有些老师在排座位时把好的座位让给送礼多的学生;有些大学教师在给学生批分数的时候,依据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人喜好。类似的威胁教育尊严的行为不在少数,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师德败坏、因"财"施教等都是。教师危及教育尊严,是因为他们没按基本的教育内在规定性行事。曾经听到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班上有一学生音乐才能特别出众,其水平远远胜过了该校的音乐老师。该生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成绩也不错,但就该生的志向和其家庭的期望而言,他将来肯定是准备在音乐上发展。该生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练钢琴,但经常"没时间"做必做的文化课作业。对于这种情况,老师给他开了绿灯,允许他不做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作业,所以该生也是班上缺作业最多的学生。表面上看,老师对这个特殊的学生采取了特殊的`手段,而实际上,这种特殊的手段并不一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他还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事实上,老师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践踏了教育的尊严。
社会危及了教育的尊严。
社会作为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和分配者,作为教育存在于其中的基地,作为教育坚强的后盾,它很容易维护教育的尊严,但也很容易使教育失去尊严。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均需要资源,当一个社会寻找各种理由将教育应得的那部分资源移交给其他事业时,或者让教育工作完全服从于其他部门工作的利益时,教育就失去了尊严。比如,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挪用教育经费、让学生去做本不应由他去进行的社会活动等,都是危害教育尊严的表现。据报道,2007年10月底,为了迎接检查,某城区范围内20多所中小学,每个学校抽出40名学生参与捡垃圾,每天四次,每次一小时,而且一捡就是连续五天。记者对此这样评论:"停课五天当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安排加以调整和弥补,学生捡垃圾也不可谓不是一堂有益的社会实践课,但问题是,不能因为某个行政长官的个人意志而说停就停、说捡就捡,否则,教育就没有尊严可言。"为了迎接检查,师生要在风雨中列队欢迎;为了听领导讲话,学生长时间站在太阳底下被晒晕;为了让领导满意,学生穿着极薄的服装在寒风中演出;等等。如果教育在一个社会中始终是配角,它有尊严吗?
列举了这么多危及教育尊严的"罪人",主要目的不在于数落他们的罪过并对他们进行"判刑",而在于拯救教育的尊严,使教育更像
教育,使儿童受到真正的教育。维护教育的尊严,不需要特意地为教育说话、为教育辩护,而需要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秉公行事,不拔高教育,也不要矮化教育。维护教育的尊严,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而且还要有关怀、理性和信念。这种关怀可以称之为"教育关怀",这种理性可以称之为"教育理性",这种信念可以称之为"教育信念"。如果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了教育关怀,那么危及教育尊严的行为就不忍发生;如果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了教育理性,那么威胁教育尊严的行为就不会发生;如果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了教育信念,那么威胁教育尊严的行为就不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