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会读多读──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拓展性阅读
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我的几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
“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俄国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乌申斯基语)。”因此,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
1. 预习创设悬念:教师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的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草船借箭》的预习时,老师可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他与周瑜的年龄这两方面创设悬念,让学生查找有关介绍诸葛亮方面的书(如《三国演义》、《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等),学生在查找课外读物时,发现原来诸葛亮原来比周瑜小,还在查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 课后小结延续:即教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本文的的写法,学法,对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寻找课外解决,例如教学《葛洲坝工地夜景》,课文对葛洲坝的工程的浩大,施工场面的热火朝天介绍得较具体,而葛洲坝具体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上有何巨大作用,课文并未说明,有的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了:国家花那么多钱,建这么大的工程有什么用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看《我国的巨大工程----葛洲坝》一书,学生通过阅读不仅知道了葛洲坝除了通航和抗洪外,每年还可以发电138亿度,向川东,鄂西,湘西,豫西输送强大的电力,从而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加强第二课堂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该问题将在下面部分做专门论述。
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
“教是为了不教。”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已教给了他们学习的方法,以精读带博读,以课内带课外,凭什么带凭的就是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的方法这一纽带。语文阅读方法很多,因文而异,针对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比较可行:
1. 迁移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知识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获取新知,进行能力和知识的迁移。阅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方法,主动把握理解的契机。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
领悟并及时在课外读物中得到运用,牢固掌握学习的技能。如《会说话的灯》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学习了单元重点──儿童科普文章学习的方法和该课文后,老师可让学生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新型玻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