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在起跑线上!
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做一个“独立直立行走,四肢健全的人”,是一个企业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社会责任感 编者按: 大凡管理的实践者都能体会到“21世纪的管理挑战”的深刻含义。在这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下,管理者对于个体而言,不再是一个职位,而是对组织、对自身的一种责任。如何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就成为了每一位管理者的追求。与此同时,管理者对于组织而言,越来越被视为创造价值的主体,是一个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 由此,管理者作为个体的价值与组织的价值越来越紧密地被联系在了一起,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成了应对21世纪管理挑战的关键话题。而答案有时并不来自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范畴。 IBM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近年来发动了一场有关“企业未来”的全球讨论,他们称之为――全球创新展望 Global Innovation Outlook (GIO),为全世界最令人关注的思想者――无论是纯粹的思维发散者还是实用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允许他们就当今世界的很多重要问题(从医疗保健到环境保护,从政府的角色到企业的未来)进行开放、坦诚、自由发挥的对话。与其说这是对未来的预测,不如说是在寻求思想的火花,触发个人、企业和世界的深远变革。 这场变革同样正在中国展开,管理者,作为自然人的属性在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个人的健康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保健的范畴,而是与组织的健康有密切关联,从而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管理话题。管理终极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样被赋予了管理者健康的医疗保健的含义。 与IBM的GIO一样,《新智囊》在这个栏目中为广大管理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服务的平台,让“健康管理”的概念真正深入人心,让中国的管理者们能够卓有成效! 企业的生命系统(如企业的各种文化、制度、运营机制、用人理念、企业战略等)和人体的生命系统(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一样复杂,但有无“物理损伤”,是否四肢健全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企业主如同一个人的头;高管如同一个人的脖子;核心技术如同一个人的脊柱;各管理部门如同一个人的四肢;基本系统的“零件齐全”,无“物理损伤”,标志着这个“企业人”具备基础的素质:是一个能够直立行走的人(也就是说各管理层参加竞争的基础为身体健康的自然人),缺少一个系统你就只能是残疾。 “企业人”所处的生存环境要比“自然人”生存的环境苛刻得多,比如说:“企业人”社会的竞争不具有奥林匹克精神,在这个社会,不管你是否四肢健全,只要你存在,大家都在一个赛场,竞赛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企业人”缺陷或残疾对你另加关照,没有“自然人”社会中的残奥会!落后或失败没有任何理由,只有一个最终的结果――那就是你生还是死! 如果我们把企业各层经理人的健康作为企业竞争的基本条件,把企业经理人的健康风险或疾病状况称之为“企业人”健康的“物理损伤”,那么,降低“企业人”“物理损伤”风险因素――“保证‘企业人’是一个四肢健全,能够直立行走的人”,不至于还没开始比赛就比别人矮半截,是有实际意义的。 “颅脑损伤” (死亡指数*****,战斗力损失指数*****) 2004年11月7日,38岁的温州民营企业家的领袖王均瑶因肠癌病逝。 2006年3月31日,有媒体报道,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替换总经理,造成人事地震,2名总监辞职、8个大区经理以及全国几百名促销员被辞退。报道还称,离职前,这批人到王均瑶的墓前痛哭一场。 近年来,均瑶在奶制品市场表现一直欠佳,大不如前,另据有关机构的估计,由于王均瑶的英年早逝,也使6.2亿个人资产就此人间蒸发了。当然损失的不仅仅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有形财富,也给“均瑶”这个从公司的名称到产品名称(如均瑶牛奶、均瑶广场)的品牌的无形资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也构成了隐患。两年前王均瑶接班人顺利解决仅仅是表面现象,更大的考验可能会在集团后续发展中显露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这是一例典型“企业人”因“物理损伤”发生“颅脑损伤”的病例。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企业主要管理者的人脉关系、个人风格及威望,带有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企业主的离去就如该“企业人”因外伤引起“颅脑损伤”,损伤程度未知,是否能维系企业正常运转,直至实现更大的发展,只能是个未知数…… 中国企业家存在极高的“物理损伤”风险指数: 某知名杂志曾对国内企业家进行了《中国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占30.77%、“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占23.08%,“吸烟和饮酒过量”占21.15%,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26.4%的企业家“失眠”。 有段关于企业家生活的白描是这么说的:一天工作11个小时,睡觉五六个小时,1周只休息1天,1周6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三分之一的时间花费在会议桌上和谈判桌上;剩下的时间除了花费在推杯换盏、应酬交际、打通关系上,就是在天上飞来飞去。这就是现代的中国企业家。 如何避免“企业人”在竞争场上的自杀行为?竞争对手还没出手您就主动交枪――孰轻孰重,应该非常清楚! 专家指出,企业家的生活节奏普遍较快,承受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大,加上应酬过多,目前企业家们普遍处于健康的高危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脊柱病变” (死亡指数***,战斗力损失指数***) “20世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生产设备。21世纪,组织(包括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率。” 一个高知型IT企业,技术或核心知识是其生存和竞争的核心,企业的技术骨干是企业的创富源,他们代表着企业的先进生产力和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堪称企业的“脊柱”。 脊柱支撑你的身体、缓冲身体的压力和震荡以及保护内脏的器官。 人的脊柱一旦异常,可以出现诸多看上去与脊椎毫不相关的内脏疾病。这些疾病涉及内科、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肤科等。 “企业人”的“脊柱”若因“物理损伤”发生劳损、扭伤或腰椎间盘突出,伤害的将会是“企业人”的根本,直接导致企业无法直立行走,甚至导致瘫痪! “关注技术精英身体健康”,防患于未然,把“脊柱”的基本“物理损伤”降到最低点,化危机为生机,是赢取竞争平等的第一步。关注脊椎已刻不容缓。 某企业为一中关村著名IT企业,业绩不菲,所拥有的技术力量为行业内技术标准,拥有一流办公条件、一流的技术人才。该企业是一标准的知识型企业,信奉人才是公司创富源泉,人才的工作效率是第一生产力。公司以“扫清知识工作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为准则,为技术精英――工程师们提供优厚待遇外的几乎所有生活要求――包括一流的就餐条件、洗衣、理发、停车、洗车、洗浴、班车等。公司包揽了工作以外的一切杂务,让工程师们无任何杂念地专心工作。 另外,公司为了方便每个项目成员的充分沟通,几乎所有的工程师们都与项目组成员共用办公室,沟通不用MSN,不用电话,只用说话就行。总之,公司为精英们费尽心思。只为一个宗旨――提升工作效率! 长期以来,公司工程师们对彼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慢慢得突然有人发现,大家都爱听同样的歌,都爱吃川菜,尤其是水煮鱼,说着同样的话,大家彼此间的共同点越来越多,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像……
终于有一天,办公室内开始有个别工程师出现一进办公室就感到目眩头痛、烦躁、做事打不起精神,越到下午越严重,刚开始大家都只是以为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后来发现同办公的人都是同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这事,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于是企业组织精英们参加健康体检,体检后得出:参加体检的35个“白骨精”身体状况同样也特别像,精英们均被查出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颈椎病,另外还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这是一例典型的“企业人”因“物理损伤”引发“脊柱”问题的病例。 专家说:正是由于过于优越的工作环境给大家的健康带来隐患,工作环境过于稳定,工作节奏过快,加上缺乏运动、睡眠不足、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等因素造成员工精神压力逐渐加大,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过劳死”现象极为类似。 另外,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工作环境、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工作习惯趋于相似,那么致病的高风险因素趋于相似,因此身体状况也会趋于接近,比如说:大部分人都查出脂肪肝的现象就不足为奇。 专家处方:企业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1. 收集员工们历年的体检报告,建立《企业员工(动态)健康档案》; 2. 请健康管理专家对这些体检报告给予分析,找出其中不正常指标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健康风险因素(个体因素和整体因素); 3. 请专家根据分析结果,为精英们制定一套《健康改善计划书》,提出风险因素干预措施,同时制定一套执行监督方案,由人力资源来负责执行,帮助精英们降低高风险因素,改进健康行为,走出亚健康阴影; 4. 按部门分类,建立《部门健康档案系统》,从中分析企业内员工健康状态及致病高风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组织相应健康教育及健康资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制定有针性的部门健康风险干预措施。 5. 同时,把企业员工健康状况纳入企业提拔、重用考核标准之一;从而有效规避健康风险,并从实处为员工解决问题别输在起跑线上!,增强员工凝聚力及对企业的忠诚度。 企业是一群人集中工作的地方,有着相似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并且生活、作息习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发生的员工健康问题也具有很多相似性或共性,针对共性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管理和干预,降低“过劳死”现象出现的风险因素,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不要让企业 “输”在起跑线上! 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做一个“独立直立行走,四肢健全的人”――这是一个企业所应具备的基础社会责任感,至少,我们不能允许我们直接就输在起跑线上…… * 健康管理 时下,健康管理行业是这样定义健康管理的: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健康数据的采集、动态对比和综合分析,实现对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科学评估,根据评估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疾病治疗方案或健康促进方案,并负责指导、跟踪该方案的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健康的良性循环。 * 企业健康管理 企业健康管理是一个舶来词,在国外有这样那样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企业健康管理的宗旨是通过从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来系统地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管理,从而降低企业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忠诚度,为企业创造效益。属于人力资源的工作范畴。 * 国外企业健康管理经验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在企业健康管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他们为上百家企业约400万企业员工提供过企业健康管理服务,并得出以下学术成果: 第一、 过多的就诊和过高的医疗费用,与不健康风险因素过高相关。它证实了风险因素增加,医疗开支也随之增加; 第二、 医疗费用的变化随风险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方向一致。即,随着风险因素的增加或减少,就诊次数和费用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第三、 针对低风险人的健康计划是成功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 * 中医养生学 《黄帝内经?素问》:是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犹穿井,斗犹铸锥,不亦晚乎? 对于保证健康,实现健康良性循环,《内经》又是这么说的:“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在此把“不妄作劳”作为“尽终天年”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做到
“不妄作劳”,先要做到“精神内守”。所谓“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的保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内经》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