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顿道
弥顿道
弥顿道(弥顿道)
弥敦道(英语:Nathan Road)位于香港九龙,连接旺角与尖沙咀这两个主要商业区,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是九龙区最主要的干道。弥敦道原名罗便臣道,1887年,弥敦道的范围只是南至中间道,北至柯士甸道。1904年,港督弥敦爵士大力发展九龙半岛,扩阔弥敦道成为一条主要大道,并延长至窝打老道。在1909年3月19日,香港政府决定把该道路更名为弥敦道,以纪念扩建该路的港督弥敦爵士。
目录 基本简介 历史发展 现状计划 旅游提示 收缩展开 基本简介路段总长度: 3.6公里 车速限制: 50公里/小时 行车线数量: 六线双程(3线双程分隔) 所在地区: 油尖旺区 起点: 深水埗大埔道、长沙湾道及界限街交界 终点: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行人专用区: 行人专用区 道路命名日期: 1909年3月19日 道路旧名资料:罗便臣道(Robinson Road) 道路动工日期: 1860年夏季 通车日期: 不详 弥敦道(英语:Nathan Road)位于香港九龙,连接旺角与尖沙咀这两个主要商业区,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接长沙湾道,经过佐敦及油麻地一带,是九龙区最主要的干道。全长约3600米。港铁荃湾线及观塘线太子站至尖沙咀站段均通过此路底下。 弥敦道一直是九龙闹市上一条主干街道,由尖沙咀地区的疏利士马利道开始,贯通了官涌、油麻地、旺角而到远深水桋地区,夹道两边的屋宇,门牌编到八百多号。论 长度、宽阔和热闹,一向都在港九名列前茅。这条弥敦道,是英国人在九龙半岛上辟建得最早的一条道路,大概是一八六零年,那时间距英国占据香港岛后不过十九 年。英国又迫清朝签订《北京条约》,要将从九龙半岛南部尖端的尖沙咀起,包括了昂洲小岛在内的一片四平方英里的土地,也由英国占领。当时和两广总督办理占 据手续的,是港督赫科来斯 罗便臣。占据后,就在九龙开工修建这第一条主干道路,且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罗便臣道。当时港岛半山区上,还没有今日的罗便 臣道,就先有了这条九龙罗便臣道了。 开辟于一百多年前的九龙罗便臣 道,还是十分简陋而狭隘的道路,直到一九零四年,另来了弥敦做港督,他于是发行公债来筹钱修筑广九铁路,又安装水表收取水费,还花耗人力物力去翻修扩展九龙罗便臣道,不但把路面放宽到当时属于创举的阔度,使人耳目一新,还不惜工本地在路的两旁,遍种上路树,使本来荒凉的旧路,顿改旧观。同时又把这条九龙罗 便臣道,改为弥敦道,沿用到今天。当年所遍植在弥墩道两边的树木,虽曾起过美化与遮阴作用,但若干年后,路树长得更大时,却又被大加砍伐,只剩下了油麻地、尖沙咀那两区部分路边,仍留有一些路树。弥敦道的残余路树,再经过日军侵占三年八个月中的砍伐,又为了行走双层巴士而修砍,所剩下的就更稀少了。 弥敦道位于香港九龙半岛,连接旺角与尖沙咀这两个主要商业区,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接长沙湾道,经过佐敦及油麻地一带,是九龙区最主要的干道。 2008年5月2日上午,北京奥运圣火在香港传递开始,在香港本土特色很浓的弥敦道,塞满了各方前来的“圣火团”,其中大多是来自国内的朋友。 弥敦道是由尖沙咀伸展至九龙半岛以北的界限街,让人感觉它很长。 从尖沙沮地铁站上来后往佐敦的方向走是该街最为繁忙的地段,珠宝金行(周生生、谢瑞麟、周大福等)、电器行、药材店……入夜后的弥敦道更美,各式霓虹灯招牌耀眼的闪烁着,拥来嚷往的人流穿梭如鲫。
历史发展道路原名罗便臣道,以纪念当时港督罗便臣。1887年,弥敦道的范围只是南至中间道,北至柯士甸道。1904年,港督弥敦爵士大力发展九龙半岛,扩阔弥敦道成为一条主要大道,并延长至窝打老道。 在1909年3月19日,为避免此路与香港岛的同名街道混淆,香港政府决定把该道路更名为弥敦道,以纪念扩建该路的港督弥敦爵士。 1911年,英国皇储乔治五世加冕为英皇。为纪念此事,香港政府将刚落成由窝打老道至亚皆老街的新路命名为加冕道。1926年,加冕道延长至界限街,而香港政府决定将加冕道和弥敦道合并为弥敦道。最初将弥敦道扩阔成一条可作六线行车的大道,并在路的两旁种满大树时,九龙半岛仍然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当时的人称弥敦道为愚蠢的弥敦(Nathan's Foo)。但事实证明了弥敦爵士的远见。在1960年代以前,弥敦道是两旁种满大树的林荫大道。后来大部份的树木因为阻碍双层巴士行走而被锯去,现在只剩下九龙公园一小段仍然留有当年种下的大树。
现状计划由于弥敦道一带是人流密集的地区,该处由早到晚都是车水马龙,亦经常发生交通意外,因此香港政府除了设立交通黑点警告牌,提醒途人及驾驶者注意交通安全外,亦在沿路兴建行人隧道。 2005年10月31日,运输署建议改善弥敦道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3个方案,包括扩大部分行人路及实施部分特别交通管制措施;限制电单车、私家车及货车使用该段道路,及扩阔部分行人路;或设立巴士专用线,将整段弥敦道由三线改为两线行车,以扩大两边行人路。运输署将展开公众咨询。
旅游提示在这里的小店鳞次栉比、摩肩接踵,而且每间店内的货品都能让人挑到眼花花,繁华而拥挤的大街,两旁林立的高楼大厦,把街道挤成了狭窄的深谷,大商场、小店铺、银行、舞会、各式招牌上的霓虹灯齐放,把夜幕装扮成一个令人眩目的五彩世界。 车水马龙,汇集成各种肤色的人流
。 融入其中,立即变成了无根无底无思维的浮萍,脚不沾地的一任熙来攘去。弥敦道总督以超出常人的远见,立排众议,在荒凉的土地上修起了这条大街,大街果然带来了尖沙咀区域的繁盛,成为百年发展历程的见证。 文化中心由太空馆、演艺场馆、艺术馆三部分组成。 三座宏伟的建筑各具特色,太空馆外形呈米色半球形,演艺场馆设计的非常现代化,艺术馆则是香港第一座纯粹作为博物馆的密封式建筑。 它们有致地摆放在大理石铺就的华丽广场上,呈现出浓浓的文化意韵,共同营造着港岛这个融合多元文化的独特形象,一洗商都——文化沙漠在我意念中的留痕,使郁积焦躁的心智还原于平静。 文化中心的里侧是酒店区:喜来登、新世界中心、香格里拉、美丽华、海景假日、丽晶、马哥孛罗、香港大酒店,多不胜数。 撼动心魄的是气派非凡的半岛酒店,他建得最早,于1928年建成,仍是世界十大酒店之一,也是香港新十景之一,名副其实的香港标志性建筑。 文化中心外侧便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湾,联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世界级天然良港,承接第一位港督、又送走最后一位港督的历史驿站,航船远去,水波不兴,复归平缓而宁静。 的堂皇大厦,对岸香港本岛上的万家灯火,连同一钩弯月都映进海水里,幽深,秀美,一百年,容颜不改。 香港同胞的一百年却经历了世上少有的东西两种文化的撞击、对抗、交融、吸收、改造、整合的曲折历程,承受了中华民族最深重的屈辱。 西方侵入不仅在于经济上的掠夺,更在于文化上的强加,以西方的思想观念、教育方式施之于斯民。因为香港同胞具有中国文化千万年来凝结成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具有中国文化坚定自己、吸纳外来文化精华的博大和包容,最终形成的只能是民族文化和香港特点基础上的中外文化杂交体,那种有根基、有枝叶、有输出也有输入、更通达更富有生机的文化,这是回归后的香港,骤经鸡瘟、风暴、金融危机三大灾难而不衰,坚定的走向未来的旗帜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