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三乐”与“三苦”
新课程改革如三月春风,在理念上带来了更加人本化的讯息。新课程也如晴天的一声响雷,引起人们新的思考。这种思考带着喜悦,带着痛楚,带着震撼,一次又一次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一乐:新课程理念犹如甘泉,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理性化、人性化的东西。在新课程理念里,人的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不是为造就“知识机器”服务的,而是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服务的。一切为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二乐:教师主人翁意识被唤醒。以往,教师跟着教材、大纲走,跟着学校领导走,跟着教研员走,基本属于机械化作业。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教材可以活用,学校教学领导和教研员进行教学指导时,不再那么生硬,而是用商量的语气和教师交流。这是对教师劳动的一种尊重,教师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创造的意识被激发出来,教师就更加关心自己的工作,关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关心起课程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教师这种主人翁意识的唤醒,将更加有利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
三乐: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本来就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几千年来,我们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多是大一统的局面,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一样,培养的人才也一样。世界本来就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应该是前人一面。长久以来,课堂教学无视人的存在,一个模式走下来,一个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样,学校之间的课堂教学也一样。一个特级教师的课千人效仿,甚至一模一样学下来。今天,这一切都成为历史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成长独立的创造,课堂教学可以各显风采,各领风骚。
在品味着新课程带来得快乐时,新课程的苦,也值得我们深思。
一苦: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很大。课堂上活了就乱了,照顾了一部分,就总有一部分人没有照顾到,大班额的教学状况无法达到小班额的教学效果。懂得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应如何发挥?教材可以活用,但相应的课程资源却无法配套,如:社区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的活动空间仅限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个盲点。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让教师们苦恼,缩短这种差距,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苦: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因为新课程改革而减轻多少。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
现状,但是实施这种状况目前并没有改变。过去的一些重复现象避免了,但新的重复现象又出现了,品德与社会课讲辨别方向,数学课上也讲辨别方向。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里涉及到劳动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这样的内容。课时并没有因为课程的综合而减少。相反,有很多课程无法排到课表里。每天课从上午8:00排到下午2:30,满满当当。甚至还有的科目要上到下午3:30。学生背的书包不但没有减轻重量,而且手里还多了一个沉甸甸的包,那里面装着各种课需要的用具,有的课一次需要学具七八样。每个学生写的作业少了,但是搞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多了,几乎每门课都有这样的作业。虽然有人说,如果孩子感兴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