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的教育

时间:2011-03-04 04:48: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谈谈中国的教育

国家韬光养晦时,最难搞最累的部门是经济部门,而对未来影响最大最应该也最能有所作为的部门是教育部门。但我们的教育部门做了什么,喊口号,搞产业,没了。中国的教育问题有多严重,我个人认为非常严重。普法战争后,毛奇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而当四十年后我们发现赶英超美仍然是理想主义时,我会说,中国的失败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对比来看待中国的教育。十年前与现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下面分几个方面讨论。

1.全民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理解程度。十年之前,中国的家长倾向于让学龄孩子去打工以解决家庭的温饱问题,现在,家长们倾向于让孩子去打工以使家庭生活更宽裕,并为男孩结婚买房作准备。十年前中国的家长认为女孩没必要上学,将来找个好对象(普遍以有钱或能挣钱为标准)就行了,现在中国的家长更坚定了女儿找个好对象为最高目标的决心,不过可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去上学(伟大的进步)。十年前主体家长认为上学可以找到好工作,少部分贫苦家长认为上学没用。现在主体主体家长认为上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不上学肯定找不到,少部分富裕家庭家长认为已经为子女铺好了路,上学可有可无,还有少部分先进家长认识到上学可以长知识,有一技之长。至于中华民族宣扬了千年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育人--都忘了。总的来看,理念的进步是有的,可在经济的发展的巨大冲击下,这进步实在有点微不足道了。当收入作为衡量人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时,没有人去考虑教育对于个人,国家与民族意味着什么。

当然,上学的人越来越多了。但那主要是因为学费对好多家庭来讲已经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了,可其中有多少家长真正考虑过出国对于孩子的利与弊?我们比以前更重视教育了吗?没有,我们只是更有钱了。

2.教师素质。如果只看教师们的文凭,那当真是可喜可贺了。这十年教师的变化用一句来说就是:文凭与工资齐涨,但素质呢,我认为没涨多少。知识的积累几年的从教便可完成,理念不变,文凭什么都不是。

3.教材。教材一直在改,但这个问题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痛心疾首。十年前教材偏难一点,十年后教材简单了许多,小儿科了许多。文字少了,图片多了,如此而已。十年前教材里该有而没有的,现在依然没有,甚至有许多挺好的东西都没了。多了什么,不过是这十年的新鲜事儿而已。

有这样几个突出问题:

1.不够重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涨了不少,但只是随着经济与财政收入水涨船高,比重一点也没涨。而且好多投资用在了高校上,高校用这些钱干了什么,盖了好多好多楼,招了好多好多生,并欠了一屁股债,(这也涉及到了官僚腐败的问题)。中小学,东部地区教师每人多了一台电脑,教室每个多了一台多媒体,西部快要塌了的教室有的塌了不知道建了没,有的没塌还凑活着用呢,当然汶川地区除外,那里08年基本都塌了,托党和国家的福,又都建好了。这也涉及到了地区的不平衡问题。

2.教师素质太低。总结起来,教过我的老师都非常敬业,教学认真,文化课能力扎实,对考试大纲理解非常之深,如果要让我给他们打分,打多少?对不起,我曾经敬爱的老师们,小学的都不及格,中学的大部分60分左右。当然这不怨他们,教师素质其实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而且与整个社会全面相关,非一朝一夕能改之。我们可以这样想,教师同时也都是家长,他们对教育的理解,目前大部分是找工作型的,小部分是学知识型的,以这样的理念去教学,当然教出的全是高考的天才,应试的宠儿。

3.教材改革非常失败。从事教材编写的工作人员肯定非常不服,我知道教材编写非常不容易,每个字都凝聚了工作人员的心血。但问题还是在于理念,指导思想不对,怎么努力也无用。举个例子,十几年前,有好多课是不开课程只发教材的,比如劳动教育,卫生教育,美术,音乐,手工制作等。都是非常好的东西。现在呢,课程依然没开,有好多直接不发教材了;曾经中学发过一套职业与人生社会之类的教材,感觉非常好,因为中国人

普遍对工作与职业缺乏一个正确的理解,但昙花一现,没后音了;有关古代文学诗词,要求是熟读成诵,但考试是有默写的,老师肯定会要求背的,而背了十多年后发现大部分强行记忆的想用时想不起,而且好多常用的古诗词没学过,不知道。这不能不说有问题,对于古代文学,应该是课外为主,多读少背的原则。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

4.教育体系中的官僚主义与功利主义非常严重。这个不用多说,非常突出的问题,谁都知道,但解决起来阻力肯定巨大。而这实在是改革的首要问题,要想改革教育,必先有锐意改革并有能力为之之人,而体制是阻碍人才流向教育领域的主要羁绊。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先行,亟待进行。

5.理念,教材,教师三方面改革的统筹结合很不够。要将理念深入到教材编写与教师教育的工作中去,而理念从何来,从上述两者具体工作中来。所以既要给教师在理念上有建树的机会,又要让理论工作者与教材编写者对教学有深入了解。而三者要有深入的交流通道并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比如,当我们毕业后去翻中学课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图画,图示,这些都是教材编写者费尽心力想让教材有趣一点的努力。但我敢说当时我们根本没注意到,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是老师讲到的,写到的。教材不是多几幅图就能好的,教学也不是用多媒体放几张幻灯片就能提高的,理念不改革,交流沟通不够,都是无用功。

总结起来,小学的时候,西方的小孩在拼命地玩儿,我们在拼命地学--差生当不起啊。中学了,西方的孩子们开始成长,开始努力,我们还是拼命地学--考不上好大学的后果谁也受不了,当然,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大部分所谓的.差生和一本分小学时的乖学生)开始打架,逃学,早恋,然后发觉上学倍儿没意思,失学去工作,甚至娶妻生子(城市我不知道,农村只要你不上学是很难不早婚早育的,除非你有毛病)。大学了,西方的同龄人开始追逐梦想,我们升入大学,发现领导们都在忙着盖楼升官,老师们都在忙着买楼升职,师兄师姐们都在忙着找工作找对象,我们也开始学着忙起来,然后碰到了一个小学同学,抱着孩子,共同发出感慨:这辈子,就这样了。

路在何方?

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工作目标应该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具体地说,第一,体制改革,去公利主义,去官僚主义,吸引人才流入,加强各种交流沟通。第二,教材改革,增加增强音乐美术手工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增加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至少应该是目前阅读量的五到十倍。第三,教师素质培养,吸收西方经验,重点进行理念,人格教育等方面的专门培养。第四,加强人格教育,这是改革的重点,即使喊口号现在也应该由素质教育改为人格教育了。要让学生对人生意义,幸福,工作,学习等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第五,重点时期的重点教育,从小学五六年级到中学的九年级,这段时间应当多加强额外的教育,比如如何看待社会与国家的一些事件,网络的正确使用,性教育等。第六,注重保留中国文化的精华,比如尊师重道的思想,重视孝道,治学严谨等等。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摘。受经历所限,好多观点必然存在地域性特点以及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还望指出。

中国国情,你懂的,怎么可以什么都学西方的呢? 教育官本位问题,你看看朱校长在深圳的处境就知道,此问题根源关系我国的政治体制,难度可想而知,20年内不可能改变。

其他问题根源在于教育投入,其实比较容易做得更好的,但人家就是不愿意。

不是不可为,而是不作为。

要骂人的话,也只能是骂最上面那俩个人。

有人一世英名,有人一世骂名。可笑!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排,这样的文章是越来越多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谈谈中国的教育

手机扫码分享

Top